牛车水是狮城新加坡的唐人街,位于新加坡河南畔,是1821年以来华人漂洋过海至此逐渐形成的聚居地。据说以前这一带的华人均用牛车拉水,故称“牛车水”。
节日里体味中华文化习俗
9月13日晚的牛车水热闹非凡,到处张灯结彩、人头攒动,一派节庆气氛。由当地华人社团组织的“2010年牛车水中秋节亮灯仪式与开幕礼”在这里隆重举行,这也意味着新加坡为期一个月的“华人庆中秋”活动就此拉开序幕。新加坡共和国总统纳丹亲自上台启动亮灯仪式,引发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本次亮灯仪式的主题为“彩秋欢腾月圆共庆”。场内演出精彩纷呈,栅栏外则是人山人海,呐喊鼓掌之声不绝于耳。据悉,共有600多人参加了当晚的演出,不仅有当地华人的特色歌舞表演,更有藏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歌舞。此外,来自韩国及台湾地区的演员也表演了具有浓郁当地特色的民族歌舞。穿插在节目中的中华武术表演及新加坡华人最喜爱的舞狮表演令观众拍手称快。此次中秋节灯展中最大的亮点是一个高4米、宽2.5米的巨型灯笼,6个面上贴满了1000张表现新加坡华人生活和工作的照片。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海外游子心中烙上了同一个文化烙印。日常生活让生命在忙碌中流逝,但节日却能让历史停止,让人重新体味时间和生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形成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多个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中华民族精神沉淀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欢乐盛会。正是这些节日使唐人街的华人虽身在异国他乡却仍能体味到中华文化习俗,感受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街巷中见证中华历史传统
牛车水不大的面积上,众多街巷纵横交错。街上的民房多是两层高的中国南方建筑,屋墙处处可见中国传统民间雕饰,如彩龙、二十四孝故事等。这些建筑可以说是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缩影,不少建筑即使在今天的广东、福建和港台地区也不多见。漫步在牛车水的街巷,仿佛置身中国东南沿海的某个繁华小镇。与新加坡的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街巷没有浓郁的西方文化的影子。在这里,让人感觉不到身在国外。店铺的名称全是中文,各种标示也用中文书写。
近一个世纪以来,牛车水街巷见证了新加坡的发展繁荣,也留下了华人奋斗的足迹和中国文化的烙印。这里,传统的华人食品、日常用品、旧式的药店、当铺、理发店、庙宇等应有尽有。小巷中还可以看到手工艺人制作的各种古色古香的工艺品,可以了解到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中国书法、雕刻、木偶、佛像和香烛制作等。这里保留了开埠时华人仿中国闽南和广东城市的两层骑楼和古色古香的会馆、祠堂。
新加坡华人的根在牛车水。这一条条宽宽窄窄的街巷默默地陪伴着新加坡华人走过艰辛的岁月,走向今日的繁荣。彰显著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街巷俨然一位沧桑的历史老人站在这城市楼厦的背后,见证着新加坡的发展、华人的奋斗和厚重的中华历史传统。
新移民推动中华文化传承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实行吸引外来人才政策,对中国新移民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这为新移民的进入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中国新移民数量逐年增加,联系新移民和协助他们融入社会的组织--新华侨华人社团也应运而生,给新加坡华社带来了新力量和新气象。新加坡华社历史悠久,从1819年第一个宗亲会馆(曹家馆)成立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目前,新加坡的华社有500多个,其中华人新移民组成的社团主要有3个。
如今,牛车水正迎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新移民。这些来到牛车水的新移民在国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受优秀中华文化的熏陶,他们虽身在异国但对中华文化仍具有强烈需求。因此,他们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了中华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承。每逢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新移民都会聚集在一起举办庆祝活动,还会邀请政府要员与当地民众参加,力图营造一个弘扬中华文化的社会氛围。
在牛车水,我们看到了华人新移民在这里的生活足迹。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中华文化才得以更好的发扬光大。可以说,牛车水是狮城中华文化的缩影,见证着海外华人永远的中国根和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