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是最东方,最中国的。它们占尽春夏秋冬,对于老百姓而言,将其悬挂家中,是收四时之景于一室之内,有“四季平安”的寓意,对于文人而言,则是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考究中国“梅兰竹菊”的来源,“竹”大约最早,见于禹贡,梅出在诗经和尚书,兰也见称于离骚,只有菊花最晚,见赏于陶渊明,已经在东晋了。宋代以后的文人画中,“梅兰竹菊”是最经常的主角。以至于到现在,代表春夏秋冬的四条屏上最常见的题材,也还是“梅兰竹菊”。
中国古代文人将“梅兰竹菊”比喻成“四君子”
中国人素有“琴棋书画养心,梅兰竹菊寄情”的情结,这种思想主要源自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孔子有“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比德名言,认为万物的品性和人品具有等值性,花草树木一直就被比喻君子之德。
历代的文人们受他的影响,极为赏识推崇“梅兰竹菊”, 把“梅兰竹菊”比喻成“四君子”,“与梅同疏、与兰同芳、与竹同谦、与菊同野”, 就是文人们的气质凝结和精神寄托,并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隐喻。文人墨客用不同的形式、执著的笔墨赞美着“梅兰竹菊”,来表达自己高雅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
梅,有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气质,寓意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仍然坚守自己的道德精神与人格价值。文人从梅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冲寂自妍,不求识赏,隐逸淡泊,坚贞自守”的孤清。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
兰,“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的品性,却被寓为“王者之香”,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能在隐居中独守情操的高雅精神。象征著疏远污浊政治、保全美好人格的品质。
竹,“未曾出土先有节,至凌云处尚虚,宁折不弯”,表达文人行为上的品质、操守,谦虚而刚毅的精神。当然竹也代表高洁,枝枝节节,苍尽有力,在中国画中我们常看到是墨白相间的鲜明对比,是古意,也是古风。
菊,那种冲和恬淡的疏散气质,与文人经历了苦闷彷徨之后,获得的精神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历代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尽管世事维艰,心中也有隐退的志愿,但是,那种达观乐天的胸襟,开朗进取的气质,使他们始终不肯放弃高远的目标,在困难来临时不畏严霜,不辞寂寞的勇敢著,菊花最足以体现这种人文性格。菊花也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证。
无论时间和空间如何转移,无论处在人生的巅峰或低谷,中国人的内心都会有份“梅兰竹菊”般的坚守和坦荡。对于中国儒道文化全盘接受和继承的日本、韩国,更是对其喜爱和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中国、东南亚、以及有华人的地方,都会看到“梅兰竹菊”的身影在画里,在瓷器上,在家俱中……完完全全溶入到日常生活的轨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