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国作曲家王西麟先生的钢琴协奏曲,将在瑞士首演。这是五十年来第一部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在中国创作,在西方首演,反映中国当代艺术家个人和民族两种命运对抗决战的钢琴协奏曲。
王西麟先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云南音诗等作品在中国是交响乐团经常演奏的作品。
王西麟创作钢琴协奏曲的动机
记者获悉,王西麟先生应瑞士乐团邀请创作的钢琴曲,十一月六号、七号将在苏黎世和巴塞尔首演。关于这部作品创作的动机,为什么会在瑞士首演,记者采访了王西麟先生。
王西麟先生对记者说,他早就想创作这样一部钢琴曲,外在的动机之一是文化大革命过去了已经四十多年,但是文革产品钢琴曲《黄河》居然现在还在到处堂而皇之地演出。
他说,“因为《黄河》这部作品,它带着严重的,时代的,历史的局限。艺术成就是有限的。当时只能看到欧洲十九世纪的作品资料。另外,就是最后出现东方红,国际歌,就是文革时候贴标签的那种做法。这个做法在文革以后被批判了,大家都反感极了。但现在还不断地在演。我感到这非常不符,非常羞耻,也非常愤怒。”
王西麟先生说,此外,促使他创作这部作品的还有很深的精神冲动。“这里引起我精神直接的冲动的有几件事情。这就是二零零八年,我才知道的,我的钢琴老师陆宏恩先生是在文革中被害的。
他的被害的事情我老早就知道,在文革中就知道,当时听到还很害怕,恐惧极了。
因为他是非常从容地死的,慷慨激昂,这样伟大的人物!他六八年死,我零八年才详细知道这个故事。
这给我很大的震动,我就想,他的意义,给我的启发很大。他对于文化大革命完全出于文化上的反对,而没有任何政治目的。
他并且是单枪匹马,只有一个人。他就认为,不是贝多芬应该向工农兵学习,而是工农兵应该向贝多芬学习。
这句话非常深刻地回答了我们几十年来文艺路线的错误。”
王西麟先生说,促使他创作这部作品的,同时还有他自己的被迫害的经历与思索,“因为我自己就有过政治上被迫害十四年的历史。所以我在山西苦闷中读了很多历史书籍,伍子胥、水浒中林冲的故事,岳飞的故事。陆宏恩的历史使我想到,有两种人类的命运,这两种命运的决战是在监狱中,不是在战场上!这种事情使我很震动!”
为此,王西麟先生说,他的这部作品是要献给他的老师陆宏恩所代表的个人追求,贝多芬所代表的人类艺术追求,以及中国现实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所以陆宏恩的精神完全是一种思想和观念。他是一个现代人,他有现代公民的理想,思想信仰。这个思想信仰在中国从文化大革命以后就缺失了。在今天更加缺失。今天是权力和金钱双重绞杀之下的文化艺术的悲惨的命运,所以我把这部作品献给陆宏恩先生,也是献给我所尊崇的古典音乐,贝多芬以后的伟大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