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预测千年极寒已悄然而来。
伍凡:各位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千年极寒正降临人间吗?这是由气候变化而影响到全人类生活的一个重大课题。
“千年寒冬”的说法起因于俄罗斯“Regnum”电视新闻频道RT的报导。 9月16日,俄罗斯列格努姆(Regnum)通讯社刊出《气象学家称欧洲将迎来千年一遇的严冬》的消息,称:“波兰气象与水务管理研究所的气候学家科瓦尔沃斯基日前表示,欧洲将迎来一千年以来最冷的冬天。根据波兰气象学家掌握的数据,温暖的墨西哥湾流正在变弱,将停止为欧洲提供抵御北极严寒的屏障。”同时,极端天气的出现可能与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有关。这股洋流对维持地球气候平衡极为重要,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10月上旬,有二篇文章在中国网络上流传。题目是“今年冬天欧洲或现千年一遇寒冬,中国恐难幸免”和“千年极寒原因,千年极寒发生在明朝”。这个指出了,朝代的跟更替和气候有关。今天我们来讨论这个涉及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千年极寒”的现状及原因。
英国9月底气温30年最低,气象部门预测,英国今年冬天可能将出现猛烈的暴风雪,低温将可能接近零下22摄氏度。苏格兰9月25日测得摄氏零下4.4度,是英国近30年来最寒冷的9月夜晚,未来恐怕要再面临一个类似北极的寒冬。日本北海道今年十月份下了大雪,出动了铲雪车。寒冬正从北极西伯利亚吹向南方。
与这寒冬现况对比的一个现象是,今年夏天的酷热。美国、欧洲和亚洲都频频创下历史新高温,尤其是欧洲地区,2010年是130年来最热的夏天,经历了百年不遇的罕见酷暑。入冬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可能要比往年偏低。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极寒即“千年一遇”的新低温,欧洲民众可能面临千年以来最冷的寒冬。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于千年极寒。千年极寒异常气候与干扰大洋暖流活动的“拉尼娜”现象有关。
我们看看中国的天气近况。今年9月上旬,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袭击新疆。 9月3日开始一股西伯利亚强冷空气东移南下,造成新疆大部份地区出现强降温和大风天气,最高降温幅度达15℃,部份地区出现雨雪和沙尘。
9 月上旬来自西伯利亚的入秋以来最强冷空气刚刚结束,9月下旬,新一轮冷空气接踵而至,3天内,中国内蒙古、东北、华北大部等地出现了大风降温天气。目前,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青海南部、川西高原北部部份地区已率先走入冬季。 9月以来,入侵中国的冷空气势力渐强,内蒙古大兴安岭、黑龙江呼中、青海五道梁等地出现9月飞雪,瑞雪飘飘,与绿叶相映成趣。目前,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青海南部、川西高原北部部份地区已率先走入冬季,四川出现夏秋冬三季并存的景像。预计到9月26日,长沙、武汉、合肥、南京等长江中下游城市将集体入秋。
自10月19日以来,一股强冷空气以势如破竹之势自新疆一路向东扩张,中国北方多地出现雨雪、大风、降温天气,北京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4天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了。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强冷空气横扫中国,随着冷空气进一步东移,大风降温天气横扫中国大部份地区。不仅北京,包括西北、华北、东北、中东部地区的中国大部都迎来一次幅度为6℃至12℃的降温,而北方地区由于降温剧烈,达到寒潮标准。其中,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大部、东北大部、山东、江苏北部等地的部份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4℃至16℃。这是今年入秋以来影响中国的最强冷空气,具有影响范围广、降温幅度大等特点。随着冷空气的东移南下,全国大部将迎来下半年来感受最为明显的降温过程。
在中国对“千年极寒”有不同看法和争论有2个焦点。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关于“千年极寒” 的说法,波兰科学家给出的理由是在“拉尼娜”活动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并且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有过去的一半,并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把“拉尼娜”和墨西哥湾暖流扯到一起有“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因为它们是属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 “拉尼娜”是年际尺度,逐年之间的波动起伏比较大;而大西洋暖流却是相对稳定的,主要表现为十年以上的长周期变化,而且近几十年的观测显示出,大西洋暖流只有很弱的减少趋势。目前国内外研究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来证明“拉尼娜”与墨西哥湾暖流有直接关系。 “拉尼娜”的直接影响仅局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对中高纬度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所以,单单靠目前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就预测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这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持不同意见者认为,目前在科学上还不具备预测“千年一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气候的预测不仅复杂,而且难度很大,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人类对气候预测的能力只能局限在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气候异常总体趋势的预测,还无法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做出可靠的预测,尤其是针对“千年寒冬”这样特别极端事件的预测,更缺乏可以信赖的科学技术和手段。他们还认为,所谓气候变暖,是指“整体趋势”在变暖,一般是指 100年来的一个总趋势,但由于气候存在年际波动,所以并非“今年温度比去年高”就能称其为变暖。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趋多趋强的情况,并不排除某一年、某些地区会发生“寒冷事件”,但是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当前全球气候处于持续性“温暖”阶段。
持赞成观点的人认为,就目前来看,“拉尼娜”正在发展状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总体偏强,但稳定性较弱,位置变化幅度较大,中高纬地区的冷空气逐渐活跃,但还并未明显偏强。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冬季中国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部份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也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过程。浙江省气候中心专家毛燕军认为“从全球范围看,欧洲确实很有可能出现极寒天气;从浙江来看,至少目前有两个理由可支撑这一说法。”他认为冷冬的预测是有道理的。他说:“从统计数字来看,近几年来看,夏季越热,冬季越冷的可能性就越大。今天浙江的夏天属于历史上比较炎热的一季,表现为高温日数偏多,还有就是今年入秋是'跳跃式'的,气温从35℃高温骤降10多摄氏度度,这跟北方冷空气和拉尼娜都有关系。”。寒冬预测可信的第二个理由是拉尼娜。所谓拉尼娜事件是指东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偏冷的现象,但必须持续6个月才能确认。而5月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相反,即太平洋东部海温偏高)结束,6月开始海温转偏低,因此至少要到11月才能确认拉尼娜事件是否真的生成。拉尼娜一般会造成浙江的冬天比较寒冷。
中国大陆民众对千年极寒的反应,则是爆抢煤潮。冬季原本就是大陆煤炭需求的旺季,加上民间盛传今年是“千年极寒”,使得煤价一日三市,不少中间商甚至直接到矿区“绑煤”,因为有钱都不一定抢得到。这波被大陆民间戏称为“煤超疯”的抢煤潮,恐怕一时还停不下来。大陆媒体引述业界看法认为,这波煤炭暴涨,主要出于“千年极寒”、季节性需求和运煤费用增加等三大因素造成。特别是民众预期今年冬季将遭遇严寒天气的心理影响,煤炭市场对价格变动相当敏感,不少中间商纷纷携带现金赶到山西等产煤大省囤煤,而中间商囤货也加剧煤炭供货吃紧,使煤炭价格持续上涨。
在有关科学研究方面,七年前,2003年美国国防部提出一份研究报告《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该报告指出:现在的一些迹象表明,全球变暖已达到了某个阈值,温盐环流可能已开始受到显著影响。这些迹象包括,观测证明了北大西洋正在越来越多地被融化的冰川、增加的降水以及淡水径流所淡化,北大西洋的盐度在过去的40年间有了明显的降低。报告指出,由于这些可怕的潜在后果,气候突变的风险尽管不确定性很大,而且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完全应该将对其的关注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不应只停留在科学争论上。
喜玛拉雅山脉冰川融化的加剧,将致使部份高原居民不得不重新寻找定居点。北极海洋的浮冰在1970到2003年间已经减少了40%,而到了2010年夏季,大部份将完全消失。随着冰川的融化,海平面将升高,而冬季海洋范围的减小,将导致海浪增强,这将对沿岸城市造成破坏。此外,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将受到洪涝的威胁(2003年的时候将可能是目前的大约4倍),而渔业也将遭到破坏,这是由于鱼类由于无法适应水温的变化而迁徙到新的地点,这将使获得捕鱼权变得更为紧张。
如果格陵兰冰盖的融化量超过了年降雪量,加上由于高纬降水造成淡水径流增加,那么北大西洋以及格陵兰和欧洲之间海域的海水盐度将降低。由于盐度低的海水的密度较低,反过来将使温盐环流系统明显减弱。从格陵兰冰芯中得到的样本,表明该地区曾在持续变暖的过程中出现过突然变冷的现象。由格陵兰冰芯所记录的发生在距今约8,200年前的百年尺度的气候事件。 8,200年前发生在欧洲和其他一些地区的严冬事件,使得冰川前进、河水冻结、农业产量急剧下跌。科学证据表明,该寒冷事件很可能是在一段持续的增暖后,由海洋输送带的突然崩溃而引发。更长的冰芯和海洋沉积记录表明,在过去的730,000年间,类似的迅速变冷事件曾出现过8次,而海洋输送带的急剧减弱(一种目前可以被接受的解释)很可能就是引发气候突变的原因所在。
影响地球气候,尤其是北半球的气候还要考虑如下的因素:
1.太阳黑子活动的减少。
2.地球磁场南北极的交换变化,当磁场南北极交换到零时,冰河期来临,这是地质
历史巳证明的。
3.火山频频喷发严重影响北半球气温,去年冬季的冰岛火山喷发。
公元14世纪到19世纪中期,北大西洋地区经历了一次相对寒冷的阶段。该寒冷事件很可能由海洋输送带的显著减弱而引起,而这种海洋的变化,大多数学者认为源自减弱的太阳活动与火山爆发。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小冰期,从1300年持续到1850年,它带来了严冬和气候突变,对欧洲的农业、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时期的标志是作物的持续减产、饥荒、疾病和人口迁移,或许当是居住在冰岛后来居住在格陵兰的挪威人(也被称为斯堪的纳维亚人)对此的感受最为深刻。格陵兰海岸的结冰阻止了商船驶往格陵兰,并且使得渔民在整个冬天不能捕鱼。因此,农民被迫屠宰那些营养不良的牲畜(因为农民和牲畜都缺乏粮食),但是没有鱼、蔬菜和谷物,就不可能有足够的粮食供应。
人类文明开始于稳定和温暖的地球气候。寒冷的、不稳定的气候意味着人类既不能发展农业也不能长久定居。新仙女木事件的结束以及随之而来的温暖和稳定气候,使得人类可以进行农业生产,并在适宜的地区定居。现代文明从未经历过像本报告所描绘的这样一种具有持续破坏力的天气条件。因此,本报告中所指出的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也仅仅是一种假设。实际上,这种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天气条件的细微差别、人类的适应能力以及决策者的决定。
在中国,朝代替换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例子是:
1.唐朝的灭亡时气候由暖和变成寒冷、干燥。
2.明朝的灭亡正好是在冷冻期。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关注正在发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中国大陆,通货膨胀与气候变化是一定有关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