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移民
【看中国记者章若琳综合报导】陕西省将从明年开始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和“陕北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陕西省政府常务会昨日原则通过,两个工程分别涉及搬迁居民240万和39.2万,其规模将远超三峡移民的150万人。值得关注的是,大规模移民不是简单的人员迁徙家园变换,更是一个经济重建、社会重构的历程。
陕西移民搬迁10年内解决
陕西省代省长赵正永说: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必须要在从今年开始的10年内彻底解决。根据规划,陕西地区搬迁涉及汉中、安康和商洛3市共28个县。其中,搬迁物件首先是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离公路超5公里、人口规模过小等偏远村庄也在搬迁之列。这些居民将按照城镇安置、移民新村安置、小村并大村安置和自主分散安置的方式选择新住宅的建设地,进行集中或分散的建设。根据不同情况,每户居民将获得一定的财政补助。
此次搬迁将按照整村组搬迁、相对集中安置的方式进行,并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到县城以上的城市购房居住,转换农民身份。而其他居民将在县城和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安置,陕西省将会给予搬迁补贴。相应的公路、饮水照明和通讯等基础设施随搬迁一并建设。
学者:耗资巨大、劳民伤财
但是有学者认为,移民从山区搬出之后,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土地问题。发表在中国网一篇《异地安置能否托起灾民的明天》文章说,这相当于政府一次性买断了农民子孙后代所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和农民被动城市化的后果类似,会对以后农民子女就业、城市人口扩容带来巨大压力。对于农民来说,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至于没钱的,当地政府打算还是搬到农村——采取新村安置、小村并大村、自主分散安置的方式选择移民的新住宅建设用地。这样一来,新的问题还会出现,在土地资源炙手可热的今天,去哪里给灾区移民找到合适的宅基地与耕地,能够保证他们与当地的原住民之间不因利益纠纷而发生冲突、和平共处。
清华博士王进文在给市长的公开信里指出:这种大移民的做法对文化传承的伤害可能是持久而隐性的。倒掉的房子就如剪断的脐带,割断了自己与故乡的归属感。谁也无法否认土地是与心灵的关系,还有那些静默在丛林深处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祖宗的祠堂、庙宇、甚至是家门口的一口古井。它们虽默默无言,却可以彰显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做人的道理,孵化一股淳朴的民风。
大规模的搬迁,耗资巨大、劳民伤财,搬迁过程中也不乏出现补偿款不到位、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腐败等各种问题的可能性。其实,与其劳师动众地搬迁,不如因地制宜地制定详细的规划。对于自然条件实在恶劣,已经不适应人类居住的区域,当然可以小规模搬迁,地方财政才有足够的财力支援这部分人获得较好的安置条件;对于毁林、伐林严重,但是尚可恢复的地区,不妨给予农民一定的政策优惠、经济支持,鼓励农民个人承包、重新上山种树;对于深山里交通不畅,可能发生灾害后影响救援的村落,不妨帮助当地维修公路,帮农民们把山货运出来,发展经济、恢复生态。
三峡移民“三无”“三低”现象
从过去三峡移民情况的经验,可以做些参考。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有一份关于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状况的报告中说∶三峡坝区移民就业难,缺乏生活出路。相当一部分坝区移民处在“三无”的境地,即无田种,无工做,无出路。另外,坝区部分移民的生活存在“三低”现象,即收入水准低于搬迁前的水准,低于当地农民平均水准,部分移民家庭生活水准处于当地贫困线下。由此,坝区移民不稳定因素呈“三增”趋势。移民群众上访增多,过激行为增多,与基层干部、工作人员对立情绪增强,干群矛盾突出,部分群众的思想情绪随时可能失控,形式严峻。部分库区移民安置品质不高,生活比较困难,部分后靠安置移民耕地面积少,土地品质差,水利设施不配套,严重影响生产经营。
报告并显示,蓄水后线上线下同时生产经营不复存在,生活水准有所下降。“三民”(城郊农民,占地移民、城镇纯居民)安置不落实,生产生活存在问题较为严重,成为影响库区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占地移民失去土地这个生产资料,又无其他稳定收入;大多数城郊农民进场镇安置后缺乏收入来源,生活水准下降;大部分城镇纯居民失去原有生存依托,新的收入支撑尚未形成,生活困难;部分外迁安置移民不够稳定。一是政府组织外迁移民尚存房屋品质、承包土地品质和数量、享受迁入地待遇、生活习惯语言差异等方面问题;二是自主分散外迁移民要求全额返还“两费”(生产安置费、基础设施费),部分移民生产生活还未完全落实,要求调整承包土地。三是自谋职业、农转非迁出库区安置移民,要求享受外迁移民补偿政策、资金补偿标准。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