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河:维基解密为什么让中共难堪

作者:横河 发表:2010-12-11 23:0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维基解密”这一次披露了更多的文件,已经在国际上沸沸扬扬的有一个星期了,一直是各个大报的重要新闻。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这一次“维基解密”究竟披露了什么?

这一次,披露的基本上都是外交通讯的内容,主要是美国驻外的大使馆、领事馆给美国国务院的通讯内容,所以他把它叫做“外交电缆”,英文原文是 Diplomatic cables。这些内容有相当一部分和中国有关,是所有的“维基解密”披露的文件当中和中国有关内容最多的。这样大规模的信息透露对世界各国的震动都非常大,尤其是影响到美国和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因为这里有很多美国外交官评论各个国家的政府和首脑的言论。

“维基解密”这一次和世界上五大报纸合作,包括《纽约时报》、法国的《世界报》、英国的《卫报》、德国的《明镜周刊》等。根据这几个媒体的披露,这些媒体有 120名记者和编辑参与了对这些文件的审查,因为各个报纸需要核实以后才能够发表。关于和中国相关的内容,“维基解密”的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表示,他希望像曝光美国一样的曝光中共和俄国的内幕。这一次因为披露的政府文件太大,而且影响到政府和世界各国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利益了,所以美国政府很快的就反应。

维基解密事件对法律提出的新问题

我们这里想介绍一下,就是为什么要关闭“维基解密”这么困难?整个事件对法律有什么新的挑战?美国的司法部和国防部启动了联合调查,他们相信这当中有违法犯罪行为,所以很可能是要以涉嫌“间谍罪”(espionage)来起诉,认为那是危害了美国的安全,包括一些当事人的安全,和美国跟其他国家的关系等等。

这个调查在进行当中,并没有很多的细节披露出来,同时,瑞典向国际刑警发出了“红色警告”。这个“红色警告”是另外一项指控,和“维基解密”披露的文件没有关系,是指强奸罪和性骚扰罪。朱利安.阿桑奇本人否认这个指控,他的律师否认这个指控。但是瑞典检察官表示,这是一个正常的刑事调查,和其它的事情没有关系。这个事件还在进行当中。

这个案子的难度有几个方面,就是对法律他有几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维基解密”是不是可以做为一个媒体来对待?因为这个事件主要是披露了美国的外交文件,所以美国在这一方面可能要参考美国历来的法律,但是在法律上,美国的媒体自由是在所有的西方国家当中最大的。这个“维基解密”能不能被做为一个正常的媒体来对待?对此是没有先例的。“维基解密”自己在它开始成成立的时候是把它定位为一个新媒体的,而且确实,由于披露了一些内幕而导致了在媒体方面给它发了三个奖。但是,另外也有一些人不认为“维基解密”可以做为一个普通的媒体来对待。

有一些法律专家认为,在以往正常的情况下是可以通过英国,因为他现在在英国,可以通过英国直接引渡到美国来,或者是通过瑞典,就是先引渡到瑞典然后再引渡到美国,这是一些法律专家认为的,认为这种做法是可行的。但是也有一些法律专家怀疑欧洲国家会不会真的会把他引渡到美国来?一些律师认为欧洲的政府很可能不愿意,或者是在法律上不能够把他引渡到美国来。以什么罪名呢?就是以发表了被定为秘密的这些信息,以这样的罪名来把他直接引渡,要么就是他们不愿意,要么就是法律上做不到。而且在美国的法庭上以前没有过成功的例子,是由于发表了秘密的文件,或者是披露了秘密的文件而被成功的起诉的,这个没有。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不能够立即关闭“维基解密”?因为美国确实有国会议员提出来政府应该立即关闭“维基解密”,但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里面有两个难度:一个是技术上的难度,一个是法律上的难度。法律上的难度就是关于宪法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就是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这个第一修正案是否能适应这个案例?在这一方面法律界的意见也不一致。这是在法律上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这个案子如果说起诉了的话,会和1971年最高法庭的“五角大楼文件案”相冲突。大家知道那是在1971年的时候,《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披露了和越战有关的五角大楼文件,政府要关闭,后来这个官司打到最高法庭,最高法庭最后判政府是败诉的。

有个基金会叫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EFF),根据这个电子前沿基金会的Bankston的说法,他说第一宪法修正案支持言论自由,反对事先限制,政府面对的困难是政府要证明这些文件确实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而且他需要对每一个文件具体造成了什么伤害,要向法院提出证明来。所谓“事先限制”就是说,对于一个被认为是会伤害某个人,或者是某个团体,或者是政府的文件的发表是“事后限制”还是“事先限制”?现在一般公认就是说,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制是有必要的,但是一般不支持 “事先限制”,就是知道这个要发表了,在他没有发表之前就限制他,不准他发表。

另外一个就是,即使有法庭真的下令要关闭这个“维基解密”网站的话,在具体执行上也有很大的困难,因为这一次“维基解密”已经和很多媒体、五大媒体合作,已经在陆续发表这些东西了。另外,他们还声称没有公布的有10万份文件已经发出去了,是加密的。如果说要关闭他们的网站,或者有其它事情发生的话,那么会自动的解密,就是说通过某种途径公布这个钥匙(key)。现在并不知道哪些人得到这些文件。所以在执行的过程当中会有很多的困难。

另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维基解密”这些资料是从哪里来的?就是“维基解密”它获取讯息的途径,我不了解这个技术方面啊,大概的作法可能是有一种方法能够让提供信息的人可以安全的把文件传到“维基解密”。据“维基解密”自己声称,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提供讯息的是什么人。当然这种说法有很多人怀疑,认为他们应该是知道的。就是说这种方式是最大限度的去保护那些提供信息的人。由此所得出的最终谁提供信息的,可能比常规媒体还要困难一些,也就是说司法当局如果要去追踪谁提供信息的话可能会困难一些。

在美国尽管说没有惩罚发表文件的人的先例,但是对于提供文件的人,就是如何得到文件的人,在这个得到文件的过程当中,和提供给媒体的过程当中,这个很少有例外的,都是被惩罚了的,或者是被法律制裁了的。因为这是明显的违反了法律,而且跟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不管是政府的雇员还是公司的雇员,在他被雇的时候他已经签订了合同,已经同意保守企业或者是政府的机密。当他提供给媒体这些资料的时候,他就是公然的违反了自己签署的合同,所以是违法的。

现在除了政府对这个案子可能是以“间谍”罪名进行的调查以外,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对服务器和网络攻击。在发表这次文件之前,“维基解密”已经把它网站的一部分移到了著名的网上书店“亚马逊” ,亚马逊本身就有很多的服务器。那么亚马逊很快的就停止了给“维基解密”提供服务,终止了它在它服务器上的存在,理由是由于被攻击了。这种攻击就是用大量的信息来堵塞这个服务器,所以它的理由就是这种攻击影响了服务器上面的其他用户。攻击者究竟来自何方还很难断定,有一个说法,至少有一部分攻击是来自于中国大陆的,可能和中国政府对于披露的有关中国政府的一些文件感到担忧,不想让中国民众看到。

另外一个就是域名服务商EveryDNS,他也停止了“维基解密”的一个域名“wikileaks.org”,他停止了他的服务。所以“维基解密”一方面把服务器就移回了瑞典,那么瑞典的一个供应商他们的这个服务器是在冷战时期的一个防空的山洞里面。这是在域名服务商和服务器方面。另一方面,著名的网上购物的支付系统PayPal,他在3号晚上发表声明,就是说PayPal已经永久的限制了“维基解密”使用的帐户,因为他违反了PayPal的合理使用政策。而这个政策是什么呢?就是禁止鼓励、宣传、促进或指导他人从事非法活动。PayPal的这个帐号主要是给“维基解密”提供民间捐款的一个途径。大家知道捐款的时候你可以利用PayPal,PayPal的好处是他不需要提供你的信用卡资料,所以没有人能够查出来是谁提供了这笔钱。这是“维基解密”建立这个帐号的目的,就是得到民间的捐款。这一来,从经济上至少把一条捐款的途径给阻止住了。究竟这个会对“维基解密”的经济造成多大的影响呢?现在还不是很清楚。

李长春用google搜索自己引发了谷歌中国事件

我想再说一下,“维基解密”这一次披露的对中国说了一些什么内容?对中国说的内容比较多,而且现在还在继续披露。刚才查的时候,从4号到5号披露的内容里面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关于中国的,在这之前也陆陆续续披露了一些跟中国有关的。这里比较详细的,而且是西方媒体报导很多的就是当年谷歌退出中国的来龙去脉。

4 号,英国《卫报》披露至少有3个独立的文件提到了谷歌事件:第一个是对谷歌系统的入侵,这个命令来自政治局常委一级,但是《卫报》和“维基解密”都没有披露这是谁。这位政治局常委用谷歌去查找自己,发现对他本人有很多批评意见,才发现原来谷歌在中国以外是没有封锁的,因为他用了“google.com”,就是谷歌世界的域名,而不是谷歌中国,所以他发现谷歌在中国以外是没有封锁的,于是就和另外一位政治局委员,这个文件上没有说明这个政治局委员是不是政治局常委,和另外一位政治局委员就联手行动。他们先是要求谷歌切断谷歌中国和google.com的连结,就是谷歌本部域名之间的连结。这个在过去几年当中是被反覆要求的,被谷歌拒绝了,因为谷歌认为“谷歌中国”和“google.com”是一体的,不能把它分割开来。

这一层没有成功以后,这个政治局常委就要求三家受政府影响的占垄断地位的中国通信公司停止和谷歌的业务。谷歌仍然拒绝退让。它们下面的进一步行动就包括入侵异见人士的谷歌Gmail帐号。另外,再由一些网民报告说是通过谷歌可以搜寻出黄色的网站内容。用这种方式来封锁谷歌。

这一些外交文件它都是有人提供信息,然后由外交使节把这些信息整理以后提交给美国国务院的。这位信息提供者很明确的说到对谷歌的惩罚100%是政治性的,和当时流传的和百度的竞争等等,没有任何关系。

虽然说《卫报》和“维基解密”网站没有指明这位政治局常委是谁,《纽约时报》,(就是)另外一个和“维基解密”合作这次披露文件的(媒体),明确的说出这位政治局常委是李长春,而另一位和他合作的同样是政治局常委的是周永康。《纽约时报》甚至采访了一位据说是和李长春非常接近的一个家庭的成员,这个人说是李长春主导了对谷歌的攻击,但是他不清楚对谷歌的骇客行为是不是李长春直接指挥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就是中共对搜索引擎的要求是在世界范围之内,而不仅仅是在中国大陆来按照中共的要求进行网络封锁,李长春他用谷歌来查找的时候,他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搜寻的。我现在就想起来,我现在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微软的这个Bing被多次曝光,就是说它是不仅仅在中国大陆封锁有关的信息,Bing和谷歌不一样的是,Bing在世界范围之内所有的简体中文都被封锁了有关的关键字和内容。只要你是用中文简体搜索,你不管在中国大陆搜索还是在世界任何角落搜索,你搜索的内容都是被屏蔽的,被封锁了的,被挑选了的。现在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多次曝光以后,它坚持不放弃世界范围内的封锁。尽管到目前为止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微软执行的是来自中共的直接命令,但是从这次外交文件当中所披露的中共政治局对谷歌的要求,也可以解释微软为什么在多次曝光以后,仍然拒绝改变它的政策。这种看似无法理解的表现,现在通过对谷歌的封锁和要求也可以解释微软的行动了。

另外一方面还有一个比较多的就是和北朝鲜的关系。从当中透露出来的内容有几个方面:一方面就是说北朝鲜对中共不信任;另外一方面是一些中共官员私下的表示对北朝鲜的不满,甚至准备接受南韩主导的统一,但是反对美国在非军事区以北驻军。这个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这些外交文件的来源是有关系的,不否认这很可能是某些官员对北朝鲜的态度,确实中国有很多官员对北朝鲜是不满意的,但是并不表示北京的政策有松动。另外一个就是通过外交途径私下放出一些风声来,探测美国的反应,这在外交界,特别中国的外交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做法。这个透露出来和北朝鲜的关系并不表示中共支持北朝鲜的政策现在有任何改变。

网上还流传另外一份所谓香港议报特稿的,据说是和中南海高层有关的16条爆炸性内容。看上去大部分是和高官的海外银行帐号、洗钱…等等有关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相关的内容被披露出来,所以不能确认这16条爆炸性的内容是真还是假。

最直接的,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条报导,叫做“最高领导的驱动力是来自共识和利益”,这个报导是美国驻北京大使馆报导的,叫做TOP LEADERSHIP DYNAMICS DRIVEN BY CONSENSUS, INTERESTS。它说政治局常委内部的共识,就是对这个国家的领导的驱动力,是建立在对这些领导个人和家族既得利益的保护。这个还包括离开权力圈以后要保护他们。这里面就谈到了太子党和财产守护者(Shopkeeper),也就是说是挑选能够继续保护自己和家人安全和利益的接班人的问题。这条新闻是比较直接的说到了北京最高当局实际上是一个权力利益集团,主要是为了保证掌权者直接的利益的。

中国在这方面的反应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星期四说,“维基解密”公布了某些涉及中国和美国的外交电报内容很荒谬。不过她没有对涉及的具体内容进行评论。总的来说,中共官方的正式态度是一方面在中国封锁网络,不让中国民众接触到这些内容;另外一方面是在正式的场合很低调,尽量不造成更多的注意。《环球时报》有一篇评论认为,这是“维基解密”跟西方反华势力的对华阴谋。这个说法是比较荒唐的。因为在西方政府,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政府,对这个“维基解密” 是非常头痛的,非常不满的,而“维基解密”长期以来揭密的内容是以美国政府的秘密文件为主的。而在中国长期以来所指的“西方反华势力”,虽然它现在不公开说,但是它指向的往往是美国政府。这就很难解释“维基解密”为什么是以美国政府的文件为主要揭密的。当然它最近也说,它揭露中国和俄国的内部机密也会像它揭露美国的机密一样的,放在同等的地位。所以我认为《环球时报》的这个说法可能主要是对内消音用的,而不是真正的想找出“维基解密”和西方的反华势力。

文件来源和可信度

文件的可信度的分析,法国《世界报》的编辑部主任考夫曼女士(Sylvie Kauffmann),她说五大报纸在信息分析和专业知识方面多次交流,他们也一直在用他们的标准进行鉴定,只有他们认为是真实的才会去发表。另外,他们就解密内容制定出一个共同出版计划,达成了出版保密共识,就是说如果一家报纸要删除某个名字的时候,另外四家也要删除。

我们现在在看到“维基解密”网站中发表的文件当中有很多地方人名被XXX代替了,这个替代可能是美国国务院的文件当中已经替代了,也有可能是“维基解密”和这五家报纸在审查的过程当中把它替换掉的。

另外,美国国务院对解密的内容既没有否认,也没有指责其造假。考夫曼也认为没有理由对解密提供文件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同时,她说各个大报纸也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也会通过自己的准则对于提供的消息进行筛选。这个原始资料几乎是海量的,太多了,伪造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文件本身真实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是原始资料所反映的内容本身的可信度就可以斟酌了。外交情报它的收集的特点,其实各个国家采用的方法都是一样的。这次发表的都是原始资料,它和真实情况是有所不同的。第一个是,提供资料这一方他的消息来源和他个人的观点。第二个是,收集到原始情报以后,写报告的人的观点对情报记录过程是有影响的。

这个就是原始情报并不是外交政策,这一点美国政府是说得很清楚的。这些原始情报从来就不是直接变成外交政策的。情报收集到了以后,要由国务院对这些情报进行后续的处理,处理以后再摘要,然后再给制定外交政策的时候提供参考。所以这些一直到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相差的非常非常远。这也就是“维基解密”所披露出来的资料可能会对这个国家的形象造成影响,但真正对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制定会有多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美国官方的说法是所造成的伤害可能并不是很大的。我觉得这个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这个原始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这两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他的消息来源今天我们没有时间再去讨论这么多了。

这个事情现在仍然还在发展当中。“维基解密”的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在英国《卫报》的网站接受网友的提问,在回答网民提问的过程当中,由于访问量过大,曾经导致《卫报》的网站瘫痪。在这个提问的过程当中,有一位前英国外交官,他列举了他参加过的解决了几个危机的外交行动,他提的问题就是:当下一次国际危机发生的时候,如果由于外交系统停转了,问题没办法解决,他就问阿桑奇:你个人是否应当为之承担责任?阿桑奇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很值得关注的。

我个人认为国家的外交政策,选民可以在事后进行评价,而且可以参与讨论的。但是,这种外交政策在制定的过程当中的过早暴露是不是有利于改善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这个是有疑问的。而很多在运作的过程当中确实是要保守机密的。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我们可能不在今天讨论的内容之内,而且很可能随着事态的发展会有新的问题和新的答案。好,谢谢大家。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