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城门上的“铊投毒”案的新闻,发生的地点在新洲中部的Monroe,一个看着它在近十年里快速发展起来的城镇,不觉有“触目惊心”的感觉。如果真是那位妻子投的毒,那要有多么强烈的恨才能下的了手?这不比夫妻吵架,一刀捅死了对方;投毒,需要精心策划,而且受害人从中毒到死亡还有一个几个星期的过程。要怎样的冷血才能做到“无动于衷”、不改主意?
几年前的清华朱令案已经让我们震惊了一次。看着豆蔻年华的少女变成那样一个毫无生气的生命,真的为她痛惜,为她的父母悲哀,更为一直无法让真正的凶手伏法愤怒。而今,如果凶手真的是现在已经被逮捕的那位妻子,那么又是一个家破人亡的悲剧。有网友提到嫌疑人平时“性格偏执”,我想能做出这样事情的人一定也是不可能不“偏执”的了。
刚来美国时,很不能理解的是,在一些刑事大案的审理中,哪怕嫌疑人已被定罪,辩方律师的“杀手锏”往往是举证一堆罪犯年幼时受侵害的例子,以此来为犯罪人请求轻判。如强奸、杀人是因为犯罪人年幼时被性侵害过等等。年轻时的我认为这简直就是狗P逻辑;年龄渐长,慢慢地明白一个人儿时的经历的确对人的个性乃至一生都有很深的影响。
儿子四年级时,从就读了四年的私校转到了公校。在私校时,儿子曾告诉我有的孩子因为说别人“stupid”而被叫到了校长室。可到公校后没一个星期,儿子就问我F word是什么意思了。我想我这小鱼缸里养大的儿子总算知道河里的味道了。可是没多久,他告诉我班里有个叫杰生的孩子在午餐时当着一桌子的孩子大声问他,你家是不是很穷?从小在相对比较富裕的私校孩子中长大的儿子,对贫富还真没什么概念。我把学校的通讯录找来看了看,发现那个孩子住的那个区在我们这个算是比较富的镇上是比较差的一块。我想也许正是这样,这样的孩子才比较敏感吧。可是不久出了一件事,倒让我有了警觉。
有天和儿子说笑时,儿子说起曾有一次杰生对他说,“I really want to hurt you, but I know I can’t do it in school”。儿子的语气里没有丝毫受威胁的紧张。我问他,杰生是不是开玩笑说的,他说不是,而且说的时候就只有他们两个。我想儿子不紧张可能是从小到大还没有碰到过这种“Bully”的事,而且自己又长得比人家高大(那个杰生倒是长得又瘦又小);可我这当妈的没法不紧张。第二天一早,我就给学校的主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打了电话,说了事情经过。原以为没有第三人在旁,事情很可能会不了了之。可没想到,学校非常重视,两个小时后,副校长就给我回了电话。他说他已经和两个孩子都谈了,杰生也承认说了这话,倒了歉。他告诉儿子,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定要马上告诉校长。
我很感激学校的重视和及时的处理,可心里挺不明白的是,我这个从小人缘极好的儿子,怎么可能招来这样的事?在我看来,一个10岁的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那已经是有“恨”意了。副校长接着对我说,“我虽然不能和你保证什么,但杰生这个孩子,体格上不具备伤害你儿子的能力,而且我不认为他真的会这么做。事实上他自己就曾是被别人‘bully’的受害者。”原来在我儿子转学去的前一年,杰生曾被学校一群身高马大的孩子欺负过,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家长、老师都不知情。按照副校长的说法,他是把自己受伤害的愤怒转移到我儿子这个新生身上了。
我不知道杰生的父母当初是怎么处理的,但无疑孩子并没有从阴影里完全走出来,才会有在我眼里多少有些“不太阳光”的心理。对我而言,孩子的学业可以不拔尖,孩子的球可以打得不如别人好,但心理一定要健康,要阳光。
我承认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其中有很大的先天的原因。但个性的发展中,后天的环境和父母的引导却是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看过太多高智商、低情商的例子,真的无语。因为一旦成年,人的个性是很难再改的了。
多和孩子说话,让孩子愿意和父母说话,尤其是到了Teenager的年龄,真的是非常重要的。看到孩子性格上的缺陷、不足,及时地帮他纠正,让他成为一个身心都是健康的孩子,在我看来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来源:mizi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