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艾略特(左)推出“公共孤立实验”,由具有摄影师、电视节目制作人与自由撰述作家等多重身分的努林(右)在玻璃屋中生活30天,只能透过电话、网路对外沟通。(中央社记者颜伶如摄 100年2月19日)
(中央社记者颜伶如波特兰19日专电)男子在屋外,女子在屋内,隔着玻璃墙用iPhone对谈,让人纳闷怎不走几步直接讲话?原来,这是“公共孤立实验”计划。
女子要闭关1个月,只用电话、网路对外沟通,探讨网路依赖程度对现代人的影响。
位于波特兰东区的bSIDE6 Gallery艺廊,就是流行摄影师艾略特(Joshua Jay Elliott)推出“公共孤立实验”(Public Isolation Project)的实验地点。参加这项实验的“白老鼠”,则是拥有摄影师、电视节目制作人与自由撰述作家等多重身分的努林(Cristin Norine)。
为期30天的实验期间,努林每天24小时的一举一动,不管是醒着、睡着、坐着、站着,白天、黑夜,来来往往的街上行人通通可以透过艺廊玻璃墙看得一清二楚,毫无任何隐私可言。唯有狭小的浴室,是她免于受到外界窥视的最后堡垒。
在这个实验空间里,电脑、书桌、沙发、书柜、床、健身器材以及烹饪设备应有尽有。她的饮食与日常用品,透过网路预订,会有专人送到门口。但她只准收取包裹,不准与任何人对话。
艾略特表示,这项充满高度实验性的动态艺术创作,灵感来源是想进一步探索现代人生活与网路的关系。他说,受到网路发达的影响,现代人总是时时刻刻受到别人窥视着,“现在的我们比以前拥有较少的隐私。”
为何不自己闭关做实验?艾略特笑着说,很多人都问到这个问题,他因为工作关系无法闭关整整1个月足不出户,努林正好待业中,时间安排上较有弹性,所以由她担任实验对象。
在1个月的实验过程中,努林每天记录自己透过“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Skype,与亲友或陌生人的互动内容以及她自己的心情感受,拿着摄影机的艾略特则在玻璃墙外,为整个实验拍摄纪录影片。不管是努林在电脑上打什么字,或者与任何人进行视讯对话,书桌上方的大型萤幕都会把她电脑萤幕直接投射出来,让所有路人都能看得到。
艾略特说,令他感到最意外的是,这项实验推出之后,马上获得热烈回响,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媒体纷纷报导,“很明显的,这是很多人都想讨论的议题。”
闭关期间,努林虽然不能与别人面对面交谈,但她仍可透过iPhone、网路视讯与外界对话,让她仍然有着人际沟通,并非完全孤立。
艾略特表示,如果没有网路,努林闭关30天的生活将会跟现在截然不同,会过得很无聊。而且在这段期间,努林甚至比实验之前有更多时间、更多机会与亲友聊天。
他说:“我知道她每天都透过视讯跟家人讲话,而她原本跟家人联络并没这么频繁。”
实验初期,努林曾在网路日志写道,最受不了的事情就是24小时被陌生人不断注视,但这种心理层面的不愉快后来逐渐消失。
努林也遇过许多令她印象深刻的插曲,包括实验最初的某个深夜时分,曾有路人以为她被困在屋里,急忙设法想要把她拯救出来,以及经常有陌生人拿着纸条紧贴在玻璃墙上给她看,
纸条上写着加油鼓励的话,还有附近上班族每天中午把午餐带到艺廊外的人行道上,席地而坐隔着玻璃墙与努林“共进午餐”。
她也说,有位老爷爷固定每天早上8点45分都会敲打她床边的玻璃墙,对她喊着“起床了,展开新的一天”,就算她已经起床也是喊同样的话,让她觉得非常可爱。
实验届满后,努林出关后最大的感触是,懂得更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实际互动,她甚至把电脑关机了好几天。她在网志上写道,这段经验让她学到不再重度依赖她的iPhone或网路,她以截然不同的心情看待“脸书”的使用,会减少帐号里的好友人数,如果现在与别人简讯沟通时再有误会发生,她也会要求透过电话或当面沟通,化解争议。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