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报章今天大多以官员承认民意“爆煲”(即爆发)为题报道。
香港政府史无前例地直接向市民“派钱”,不单在香港引起分化社会和短视等评论,而在北京出席两会的港府智囊团之首刘兆佳认为,近期市民不满官员与政府施政的现象,反映官民关系已到达临界点。
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三日公布与now新闻台合办的调查结果,发现在预算案公布后首五日,即财政司长曾俊华急转弯之前,市民对经济民生等满意度大降,有26%受访者以“愤怒”来形容他们对社会的感觉,较公布财政预算案前增加七个百分点,当中55%表示,预算案令他们愤怒,其次是通胀和楼价高。
现时未知这些愤怒会否因政府修订预算案而消弭,但面对预算案的转折,身为政府智囊的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昨天(三日)向香港电子传媒表示,反映现实环境已改变,预算案亦由过去以理性、审慎理财角度出发,变得相当政治化,如何处理政治要求,官民难免出现摩擦。
身兼中国政协委员而在北京开会的刘兆佳续称,部分市民因楼价及贫富悬殊等结构性问题,积聚了民怨,而中产人士又对自己及下一代前景感到忧虑,容易受一些事情挑衅,爆发群众性不满,“事实上,可能香港已到了一个临界点”,期望市民与港府一同考虑,在贫富悬殊和楼价飙升等问题上,政府未来的角色和发展方针;而政府内部则应思考如何吸纳政治要求,制订大家认同的政策纲领。
但他其后被报章记者追问时,否认自己有用“临界点”一词,只是说香港要探讨是否要改变沿用的管治模式或政治路向,预计未来两年会有不同声音交锋。
香港报章今天大多以官员承认民意“爆煲”(即爆发)为题报道,刘兆佳中午前再向电子传媒澄清,所指的“临界点”,是指社会到了对原来施政方针有不同意见的境地。
公民党议员余若薇指出,问题是政府偏听,因为社会早有共识,就是要复建居屋和制订长远扶贫措施,但政府听而不闻。
民主党议员张文光则质疑刘兆佳的出发点,他解释,刘是政府智囊,可在建制内发声,却选择在北京指香港已达“临界点”,是否反映其意见不为政府接纳,因而在北京“出口转内销”?
身兼职工盟秘书长的李卓人议员认为,市民已忍无可忍,刘兆佳是藉此自保。
财政司长曾俊华在发表财政预算案不足一周内“推倒重来”,破天荒向每名市民派钱兼退税最多一万二千港元(折合约1104欧元),但急就章的政策显然有思虑不周的地方,包括来港不足七年的新移民无法获益、移居他国但仍拥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人士应否受惠等问题仍成悬案,继续惹起社会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