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清世祖顺治一生笃信佛法
顺治皇帝坚信自己前世是僧,是金轮王转世,号痴和尚。顺治亲政后,对佛学十分感兴趣,先后邀请一些著名僧人到皇宫讲经。他曾说自己的前身一定是僧人,因此“每次来到寺中,徘徊久久不愿离去”。顺治一生笃信佛法,死后也依据佛家仪式火化。清朝满洲族“满洲”一词来源于文殊菩萨的名字“曼殊室利”。“满洲”(Manchu),亦即“曼殊”也就是“文殊”的意思。“满洲”则是音译的汉字。改定族名是非常重大的事,究竟顺治之父皇太极为何会以“文殊”为族名?是否与菩萨乘愿而来有关?以目前的史料来看,只知道女真族在皇太极之前早有以“文殊”尊称族长的记载,但原因已不可考。作为佛祖的众徒弟之首,文殊是智慧的守护神,其造像经常是手持宝剑或一本书端坐于狮子之上。在蒙古和西藏的资料中,满族皇帝被认为是文殊菩萨转世,清朝皇帝、皇太后等经常被称为(老)佛爷。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清朝历代皇帝尊崇五台山,五台山的另一名字为“清凉山”,该名的第一个字与清朝名字相同。
八、康熙皇帝以无量寿佛示现转轮圣王
康熙虽然自称生来不好仙佛,却曾被称为是转轮王、无量寿佛化身,康熙在位60年,抄写精美的《心经》抄了30年;乾隆十七年所刻的《永佑寺碑文》中,下笔先说如来佛是法王,“宏济天人,遍现十方”,然后说建造永佑寺的康熙帝:“我皇祖圣祖仁皇帝,以无量寿佛示现转轮圣王,福慧威神,超轶无上。”八年之后,在《重修弘仁寺碑文》中,乾隆再度称康熙帝是“再世如来,现转轮王”。康熙帝的前身是佛,现则为转轮圣王(Cakkavati);雍正帝则是倚靠他致力地习佛修行,所以修成佛果。清圣祖康熙在位期间,曾多次巡游江南,几乎每次都参礼佛寺,延见禅僧,赐额题辞。《宗统编年》一书即受康熙之命而撰。
九、雍正皇帝实修佛法
勤于政事的威严皇帝雍正胤禛,自号破尘居士,崇尚清静心境的得大自在;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圆明园”,被八国联军焚毁掠夺的那个旷古绝今的名园,就是康熙帝赐予皇四子胤禛的园邸。“圆明”二字也是康熙帝赐予他的,意谓“圆而入神,明而普照”,是君子自修也是帝王治国的极高境界。之后胤禛便以此二字自号为“圆明居士”,又号“破尘居士”。北京的“雍和宫”其实是雍正帝亲王时代的府邸“雍亲王府”,在乾隆九年时才改建为北京最大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里面供有二十六米高的白檀木弥勒大佛。乾隆帝在九年所刻的《雍和宫碑文》中写道:“我皇考向究宗乘,涅槃三昧,成无上正等正觉。施恰万有,泽流尘劫,帝释能仁,现真实相,群生托命,于是焉在。”很多人不知道梵语“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寂默”。“能仁”是大能大仁,代表的是他以人身修成佛,也代表着浩浩荡荡的慈悲(积极有为的善);“寂默”就是真空,代表的是无边无量的智慧(真空无为的忍)。“帝释能仁,现真实相”可解为雍正帝与释迦牟尼一样,都是苦心孤诣修成佛果。最后一句话则是说与雍正帝一起降世的众生,都把生命的前程寄托在他身上。
几乎每一天,不分寒暑,雍正处理政事,每天仅睡四到五个小时,经常到半夜才睡下,第二天早上五点前,又起身准备上朝。因此,史学家都认为,雍正帝可以说是中国历朝历代里最勤勉的一位皇帝。雍正历来被公认为中国帝王之中惟一一位真正亲参实悟、直透三关的大禅师。雍正继位登极以后,于政务之暇,不惜以九五之尊,躬自升堂讲经传法,自号圆明居士,近从王室宗亲,远至和尚道士,无不从学如流。雍正阅读《指月录》、《正法眼藏》、《禅宗正脉》、《教外别传》、《宗统一丝》等禅宗语录,认为这些语录的选编中“错杂不堪”,因此在雍正十一年(1733)刊行了最权威的禅宗语录集——《御选语录》。
《御选语录》已经完全打破教下与宗门、佛法与道教、禅宗与净土宗的门派之见。正因为这部《御选语录》处处显示了雍正皇帝的真知灼见,所以历来被列为真参实证的学人终生必须阅读参究的一部重要经典。雍正认为,释迦牟尼佛“普说三藏十二分,文字至为浩瀚”。对于如此浩瀚的大藏经卷,一般学者如何拣择呢?于是雍正皇帝于“万几余暇”,“随喜教海”,“展诵易周者若干部,每部各亲录数十则”,编选出了《御录经海一滴》。这是由雍正皇帝亲自从大藏经里编选出的一部佛教经典精华读本。雍正还下令将外魔之书法藏语录、《五宗救》等书全部销毁,亲自着手将《五宗救》一书,“狂悖甚者,摘录八十余条”,“逐条驳正,刻入藏内,使后进具正知见者,知其魔异,不起他疑”,编选了《拣魔辨异录》。雍正帝亲自撰写《拣魔辨异录》,就是要把腐虫逐出狮身。他以天子之位不惜与僧侣辩论佛法真谛。看着毁戒破律的魔子魔孙大面积开山立派,雍正帝护教心切,刊印《拣魔辨异录》破除邪说;中国既有儒道释正法开传,雍正禁止西洋教士传教,其实是极有深意的。
十、乾隆皇帝尊崇藏传佛教
多情多才的乾隆皇帝,自视为文殊菩萨转世,乾隆曾命人为自己画文殊菩萨转世像。在西.藏首府拉萨的布达拉宫里,在一座“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的满蒙汉藏四体文字牌位背后,有一幅乾隆帝著佛装的唐卡像,他打的手印以及所拿的法器等与藏传佛教里的文殊菩萨绘像完全相同。北京雍和宫中,到民国初年还存放了一幅由清宫造像办事处“如意馆”绘制的大型挂图,名为“乾隆坐禅图”。其上有一段文字(藏文)写道:“睿哲文殊圣,应化为人主。广大难思议,善哉大.法王。安住金刚寨,坚固不退转。随意大自在,殊胜世间尊。”“满族”一词来源于文殊菩萨的名字“曼殊室利”,因为文殊与满族皇帝之间的联系,康熙和乾隆去五台山朝拜共达11次之多。文殊菩萨的道场在五台山,所有的汉族和蒙古族佛教徒都认为那是个神圣的地方。五台山又称清凉山,据称,这里是文殊菩萨的居所,之所以又被称为五台山是因为山上有五个半月形状平坦的台地。这里因岭峻峰高所以山上没有什么植被,“清凉”一词就是指山上寒冷的气候,曾经有人描写过那里仲夏飞雪的景象。北台为山上最高台地,坐落于此的文殊像自四世纪起就吸引着大量的香客。五台山在被佛教徒们兼并之前曾是个道教中心。
1761年乾隆皇帝参观了据传说菩萨曾显身的文殊院,之后他命人另塑了两尊文殊像,并建两座寺院予以供奉,一座在圆明园以西,一座在承德避暑山庄之北。清代帝王对藏传佛教的情有独钟,无论是寝宫内,还是消闲游乐的花园中都有佛堂,这些佛堂内供着佛像、佛塔、佛经、祭法器,组成了紫禁城中一个神秘的佛教世界。这些佛堂的大量存在,与清代各帝王笃信佛教有关。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成为清王朝的一项国策,有政治上的紧密联系原因,也因满族民族文化与蒙藏民族更为接近有关。藏传佛教讲究密宗修炼,所以比较合清代帝王的口味。
大金瓦殿中央供奉的弥勒大佛。在弥勒佛像的正前下方安放着一尊释迦牟尼佛的小铜像。
《西游记》中有一句话:“夫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
中土指的就是中原大地,也经常被称为神州大地。据说,地上人的国家、民族也不是自然形成的,都和天国的神有着某种对应关系。中土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与神有着更为特殊的关系。转生成人,并且能够出生在中土,真是机缘了得。
中国历朝皇帝洪扬佛法,与百姓们建立了佛缘,使得佛法在中土兴盛,善莫大焉!同时维持了社会的道德,使得人类不至于在末法时期过早的毁灭,一直等到未来佛弥勒佛出世救度这些有缘的众生!
这些皇帝们以天子之尊都能够实修佛法,正应了一句古话“大隐隐于市朝,小隐隐于寺野”!反观现在的许多佛教徒,不守戒律,不去名利,逃避吃苦,以学佛为职业,穿着工作服,拿着高薪,表面上在维护宗教,实际上是要从佛教的内部来摧毁佛教。
天魔波旬跟释迦牟尼佛说过,虽然它无法破坏释迦牟尼佛的修行,但等到末法时期它要以魔子魔孙盘踞在所有的禅林与道场,亦即要从佛教的内部来摧毁佛教。波旬问道:“到那时你又能奈我何?”释迦牟尼佛悲悯垂视波旬:“到了末法时期,不能奈你何。”这段对话让佛教徒对于藏身禅林道场之中,却行乱法之实者,称之为“魔”,或者是寄身在雄狮身上的腐虫(因为佛教徒自许应如同雄狮般勇猛精进,并以佛殿为“大雄宝殿”)。
“夫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珍惜佛缘!悟哉!悟哉!
来源:网络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