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紧缩为何伤民企(图)

作者:时寒冰 发表:2011-06-05 12:3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货币政策收紧,意在应对通货膨胀。但是,在这个明确的目标之下,我们也看到“不少中小企业正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浙江、江苏、广东等地此类型的企业已出现半停工、停工状态”。

工信部的数据支持了媒体的报道。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面达15.8%,同期增长0.3%,亏损额度增长率高达22.3%;规模以下的小企业,亏损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货币收紧,为何伤及民企?

中国的信贷主要流向了各级政府主导的庞大的投资项目和国有企业,民企得到的信贷支持很少,一旦货币政策收紧,最先断掉的往往是民营企业的信贷,从而,使民企成为紧缩政策的最直接受伤者。

这一幕与2008年上半年的情况何其相像。直到当年6月份,央行还在严厉紧缩信贷,结果是6万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倒闭。民营经济吸纳的就业已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80%以上,民营企业提供了大约70%的技术创新、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这一大块受损,对经济全局的影响是不难想象的。因此,2008年下半年,当有关部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货币政策立即发生了180度大转变。

单就紧缩政策自身而言,是否达到了抑制通胀的预期目标了呢?

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一个原理是: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超发,信贷大量投放,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在中国,政府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者而存在,各级政府直接负责的庞大的投资项目,乃信贷膨胀的重要根源。一旦资金跟不上,就会导致烂尾工程集中出现等不良后果。

于是,在中国出现了悖逆的现象:通货膨胀的根源在这头,而货币政策调控的主体却在另一头。紧缩对超发货币的回收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抑制政府的投资冲动,就阻止不了货币源源不断地涌入。但是,紧缩政策却能直接让原本资源有限的民营企业在信贷方面彻底“断奶”。

货币政策的双刃剑特点,如此鲜明地体现出来。

当紧缩政策伤及民企时,我们应该从根源上探究这一症结,找到医治之方。由于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围绕经济政策展开,中国最当紧的还是改变政府职能错位的弊端:只有当政府不再作为大项目、大工程的主导者而存在,只有当政府盲目投资的冲动真正受到抑制,通货膨胀才能从源头上被化解,而民企也不会再被信贷边缘化,它们将更快地成长起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更健康发展的最具活力的力量。

在这种前提下的货币政策,才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上海证券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