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1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并非害的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因为不忍之情,担心他吃苦挨饿,所以父母的爱才如此无私,也毋须理由。但所谓爱的教育,不应建立在需索无度的根基上,爱可以是无限的,但其中也蕴含了合理的管教。
亲职教育专家杨俐容认为,父母因误解爱的教育的真谛,而犯下的教养错误,大约可以区分为以下两种,第一就是无所节制的爱,让小孩无限度、不节制的满足;第二则是自我中心的爱,只要不影响自己,就算侵犯到别人的权益也不加以管教。事实上,爱的教育应建立在以下叁种基础上:
1. 照顾和关怀:以对孩子的了解为基础,给予小孩稳定的照顾和温暖的关怀。
2. 了解和接纳:了解、接纳小孩的天生气质,父母应像园丁灌溉它,而非将自我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
3. 规范和引导:父母比小孩成熟、有远见,因此应扮演良师的角色,给予小孩该有的规范和指引。
近年来大家不断推崇爱的教育,是因为在爱的教育下成长的孩子,除了乐观、积极、有自信外,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好,面对困境时也比较有毅力去面对。更重要的是,因为和父母有和谐亲密的关系,他自然拥有爱人和被爱的能力,愿意和人亲近,也能够和别人合作。
爱的教育 应有合理的管较
虽然父母爱小孩天经地义,但爱的教育不等于宽松的管教。一个从小不知道该如何遵守合理规范的小孩,长大后无论是人际关系或社会适应都可能出现问题。杨俐容老师认为,在爱的教育中尺度拿捏很重要,以下两种现象,是父母常见的错误。
1. 放任、不要求。对于孩子已有能力独力完成的事情,还替他承担,舍不得让小孩自己做。这样的宠溺很容易在无形之中养成小孩骄纵的性格,认为别人为他服务是理所当然的事。
2. 虚幻的民主:超过小孩能力与权利范围的事情,也让小孩做主。杨俐容老师举例,有些家庭连爸爸的生日要上哪家餐厅,都让小孩决定,也许爸爸认为大家开心就好,却会让孩子误以为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听他的意见。
因此,爱的教育过犹不及,如果拿捏不好,甚至会让小孩在长大后无法克制冲动,做事情随心所欲,不遵守基本社会规范。父母怎么教养小孩,其实才是决定小孩未来表现的主要因素。为了满足小孩一时的快乐,而失去约束的界线时,同时也让孩子失去了自我约束的能力。
爱的教育 包含铁的纪律
每个人都会犯错,可是当孩子犯错时,父母更应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他,让每次的犯错成为成长的机会。杨俐容老师认为,用适当的言语和行为确实管教小孩,才合乎爱的教育准则。以小孩抢他人玩具为例,父母可以这么做:
1 温和回应小孩的感受:人都有情绪和欲望,这是大人应了解的,接纳小孩的感受,能够让他当下的情绪平稳下来。父母不要一昧指责“你怎么这么坏!”,而是告诉他:“妈咪知道你好喜欢那个玩具,很想现在就能玩。”
2 坚定执行行为的规范:接纳小孩的感受,不代表认同小孩可以为所欲为。父母必须明确的告诉小孩行为的规范,“但不管多想要,也不能抢别人的东西喔!”同时告诉他,什么样的状况下可以满足他的需求,“下个月你过生日时,我们就可以买你喜欢的玩具喽!”如果孩子仍然继续哭闹或行抢,父母就必须把小孩带开,让他确实体会“不能抢别人东西”的规范。
Topic 2 铁的纪律
铁的纪律 严格而不严苛
杨俐容老师认为,在铁的纪律下成长的孩子,具有以下的特质:第一,道德感会比较强,而且因为自我控制能力高、品行好,无形中内在的自信度也会提升;第二,行为有规范、生活有纪律,相对的也比较有安定和安全感。
不过,许多人以为铁的纪律就是斯巴达式的教育,或者等同于打骂教育,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在爱的基础上,以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加上坚定合理的管教,才是铁的纪律。杨俐容老师认为铁的纪律之本质,有以下二种要素:
1. 严格而不严苛:严苛指的是过度、不合理、包含负面评价式的要求;严格则是对于合理的规范,绝对彻底执行。
2. 坚定而不模煳。规范不应是模煳、矛盾的,如果不断破坏自己订下的规则,那么小孩会无从适从。许多父母会随着自己的心情改变规则,孩子不了解其中原委,就会每次都要来试探父母的底线。
杨俐容老师指出,多数的父母,习惯以命令、恐吓、训斥、教诲、责备、建议等口吻管教小孩,认为透过这样的方式,小孩害怕了就会遵守。但这样的管教法,可能会造成以下五种父母也不乐见的结果:
1. 过度屈从权威:什么都照着权威人士的话去做,即使有疑惑也不敢询问,再好的创意也会被抹杀压抑。
2. 情感较为冷漠:因为情绪感受不被了解、接纳,也就逐渐习惯了不表达感受,甚至失去感受的能力,对别人的感受自然也就会缺乏同理心。
3. 行动焦虑退缩:经常有不快乐的表现。
4.无法接受失败:因为害怕犯错、被指责,对于自己的表现会有强烈的焦虑,失败的时候,挫折感也特别深。
5. 行为没有弹性:因为父母亲的威权,使得小孩以为所有事情都应该有一个标准答案,因此比较不敢发挥自我、展现创意。
因此,铁的纪律应该是透过行动而非只靠言语来执行。和孩子一起建立该有的行为规范,坚定的执行合理的后果,而非以毫无弹性的严苛方式压制孩子。
铁的纪律 不打真的不成器?
过去传统的时代,认为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器。打骂的管教方式在那个时代之所以管用,是因为环境单纯、社会观念一致,再加上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打小孩,因此孩子普遍较有韧性,相信父母打他是为他好的意念。
不过,随着时代演进,知识资讯发达、社会价值多元,只靠打骂来管教小孩,其效果绝对是负面大于正面,更可能造成小孩学会以暴制暴等后遗症。
杨俐容老师认为,打不等于规范,许多时候,打骂只是父母找不到良好有效的管教方法,而以此发泄情绪罢了。孩子需要教导,不需要恐惧;孩子需要学习自制,不需要一味顺服。
小孩会犯下某些错误,有时候是因为受到年龄、成熟度等因素影响,未必是故意的。因此,在执行铁的纪律之前,父母应先深刻的了解小孩的特质和发展阶段,才能定下合理的规范。
1.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像是小便的控制,有些小孩天生膀胱比较晚熟,父母应先了解家族是否有这项遗传因素,再决定如何教导和规范。
2. 厘清孩子的基本需求:孩子想上厕所是基本生理需求,原则上应该让小孩想上就可以去上。但是父母或老师也要给予孩子适度的引导和安排,譬如:在下课时,或即将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不方便上厕所时,应先提醒甚至要求小孩即使还没有尿意,也要先去上。
结论:
为人父母莫不希望小孩以后能成为快乐、有成就的人,那么在哪种教育下的小孩较容易达到呢?杨俐容老师指出,研究结果发现,在爱的教育的基础上,建立铁的纪律,最有机会教出成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