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俊男美女为何如此缥缈
中国在形容描述那些俊男美女时,所用的词语大都非常的缥缈。
形蕴兼重的审美观
史书中记载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除了对身高(八尺大约是1米8)有比较明确的描述外,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等词都很朦胧。容貌甚伟,意思是长相极英俊,时人异焉是与众不同;英霸之器则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逸群之才是才能出众。
周瑜,面如美玉,唇若点朱,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胸藏纬地经天之术,腹隐安邦定国之谋。具有外秀,又有内涵。对于周瑜则主要用了两个譬喻,美玉、点朱;这样的描述法对古代美女的应用就更多了,像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这些譬喻都只能心领神会了。可以这么说,传统的美学讲究的不只是外在形体,还包括内在的人格、内涵与精神。
著名盛产美男的魏晋南北朝,在那个最疯狂“重美不重德”、“以美为才德”的时代,也没有具体提出何为美,标准是什么。史载北齐大将兰陵王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也是飘忽到不行。不过当时的审美观是“高挑”、“白皙”,与目前的审美观大概一致。
至于唐代就有很不同的审美观,唐代喜欢丰腴。南韩影片《丑女大翻身》(又名美女烦恼多)的所谓重量级丑女,如果身处唐代,想必是真正的靓女,更遑论翻身。
中国关于人体的形式美学
虽然传统的审美不只讲究外在的形体之美,但是不意味着没有外在形体美的标准与认识。中国人传统面容审美法有“三停五眼”之说,由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一种人物面部的普遍规律。
三停是指将人的脸部正面横向分为三等分,从发际至眉线为上停、眉线至鼻底为中停、鼻底至颏底线为下停。
五眼则是将脸部正面纵向分为五等分,以眼睛长度为单位,两眼之间为一个眼的距离,从外眼角垂线至外耳孔垂线之间为一个眼的距离,整个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个眼的距离。通常脸部五官分布美观者都符合三停五眼的规律。这主要是符合了均匀、对称的美学。
另外还有“四高三低”,四高为:额头、鼻尖、,唇珠、下巴尖。三低分别是两眼间鼻额交界处、人中沟,以及下唇的下方,这三个地方要有凹陷。这主要就是轮廓深,线条分明。
另外,在传统中国绘画也提出了头身的比例关系:站七、坐五、盘三半。以头为测量单位,标准比例是:人站着身高应有7个头长;坐在椅子上双脚着地时,从头到地面应为5个头高;盘腿而坐,应为3个半头高。
内、外兼修是王道
外在的打扮、衣着能改变一个人的外型,在此不需赘述。尤其现在的化妆术,顷刻间能让一个人的容貌有180度的转变。然而,卸妆后的残样;脱下光鲜衣着后原形毕露时,总不免让人惊悚。
被胡适形容为“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的陆小曼据说很不上相,虽然从她的照片中能看出模样可人,但与那句评语对照,总觉得胡适溢美了她,那么是否有些东西是从照片上看不出来的?也许关键就在于照片捕捉不了的韵味,举手投足间自然散发的美。
至于诸葛亮的“英霸之器”,更是由内而外的气质所展现出来的。
唐玄宗对杨贵妃的迷恋,有一大半应该是两人皆通音律,兼之杨贵妃能歌善舞,使得两人能相知相惜,唐玄宗梦游月宫后谱下《霓裳羽衣曲》,若非杨贵妃善舞,唐玄宗又怎能与之同乐。
笔者曾与一画家共事,当时的她年过五旬,长相并不突出,梳着两条辫子,出入时常戴着一顶宽边帽,这样一名艺术工作者,早已经忘了她的长相,但这么多年后我依然记得她“非常优雅”,她的行、住、坐、卧都散发着一种美感。
所以,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俊男美女,加强自己的内在修为也是不可忽视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