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管理通胀预期无疑将贯穿全年始终,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头等大事。形象地说,是“826”房产调控政策出台“新国8条”,上半年2次加息,6次提高准备金率,政府屡出货币政策,用心良苦。如果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时拥有 100万元,按购买力论,到现在只值当年的15万元。也就是说,33年来,通胀悄悄“偷走”了85万元。
6月CPI涨幅“破6”,6.4%的同比涨幅是三年来的新高,新近出炉的经济半年报中,上半年全国CPI涨幅也达到了5.2%。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肉价猛涨是重要推手。6月份猪肉价格对CPI贡献超过20%。
猪肉价格,是否真的拱高CPI
14日,杭州仙林苑农贸市场电子屏上的价格显示,条肉零售价为16~18元/斤,子排为20~25元/斤,腿肉为14.5~16元/斤,大排为17~18元/斤。
连续两年亏损的养猪户们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最新市场信息表明,用于衡量生猪养殖利润的指标猪粮价格比已经突破8∶1,远远高出盈亏平衡点6∶1。养猪户赚钱了 ,可是外部环境已经一片喊“热”声。6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6.4%,创三年来新高。有人戏称,“一头猪拱起CPI”。
民以食为天。肉蛋奶、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但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是这一波通货膨胀的重要推动因素,并非根本性的因素。
“现在赚的钱,实际上只能弥补过去两年的亏损。”按照杭州市惠丰养殖公司董事长高志峰的说法,猪肉价格在2008年达到高峰后,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下跌,一直处在低迷状态。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多养殖大户的认同。问题是,在猪肉价格低迷的日子里,CPI依然小碎步地上扬,并没有出现负增长情况。
33年间,100万被“偷走”了85万
除了大家熟知的“4万亿”,中国到底发行了多少货币?央行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银行新增贷款是9万多亿元。如果用广义货币量M2来计算,1990年,中国的M2余额为1.53万亿元,2010年年末已经达到72.58万亿元。20年间,广义货币增长了46.44倍。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延续。
通常,人们用广义货币供应量/内生产总值(M2/GDP)比例来说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量化比例关系。这一比例相对合理,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M2/GDP越大,货币超发越严重。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到2010年底,中国GDP总额为39万亿余元,是1978年的109倍;而同期的M2从1978年到2010年底,增加了842倍。
超发货币的后果非常直观,就是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和物价的上涨。
汇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基金策略分析师刘建位计算出,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月平均值为4.81%。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时拥有100万元,按购买力论,到现在只值当年的15万元。也就是说,33年来,通胀悄悄“偷走”了85万。
还有个更直观的对比,现在的百万富翁与20世纪80年代的万元户相比,哪一个购买力更强?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曾经从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居民人均储蓄着手研究,分别选取1981年、1991年、2001年和2007年四个时间点,对“万元户”财富的变迁进行测算。从居民人均储蓄看,上述四个时点居民储蓄总额分别为532亿元、9200亿元、7.4万亿元和17.3万亿元,考虑人口变化之后的人均储蓄为52元、800元、5900元和1.3万元。这样算来,1981年的万元财富相当于当时人均储蓄的200倍,折算到现在差不多是255万元。
货币如水,谁来当那个池子
具备流动性的货币如水,必须得有一个池子来当货币的归属地。曾经,房地产和股市很好地充当了这个角色。2009年12月起,中国对房地产进行调控,紧接着,食品类价格开始快速上涨,出现了“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著名财经时评人士时寒冰在其新著《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判断,这轮农产品价格上涨除了供求关系的变化,更是货币流向“作祟”。因为货币终归要找一个出处,当房地产调控、A股又萎靡不振时,货币出于避险考虑不再大量涌入房地产,就必须流向其他领域——流到哪里,哪里就价格飞涨。
事实上,除了农产品,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领域,也在发生变化。新华社总结出的“2010年国内十大文化新闻”,其中排在第二的是“中国书画拍卖连创天价”。2010年6月3日,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以4.368亿元总价在保利春拍会上成交。随后,张大千的《爱痕湖》、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成交价也均破亿。时寒冰表示,每当货币发行过快之时也是书画拍卖迭创新高之时,书画的“亿元时代”是对通胀的另一种注解。
2011年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副所长向松祚撰文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基础货币或者说国际储备货币从380亿美元激增到今天超过9万亿美元,增幅超过200倍而真实经济增长还不到5倍。全球货币超发导致的流动性泛滥,是今日世界金融和经济最致命的痼疾。
海外热钱,被神话的“输出式通胀”
讨论当前的通货膨胀时,很多人都提到了“海外热钱”,特别是美国的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给全世界输出了通胀,中国也不能幸免。有专家认为,热钱一边在国际大宗产品市场上推高了粮价、油价,并输入进了国内市场,造成从粮食、肉、蛋、奶到食用油、柴油的涨价,另一边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的楼市、股市,炒高房价、股价,令国内那些只有工资收入的百姓发现票子毛了,钱包瘪了。
美联储的二次量化宽松政策(QE2)始于去年年底,内容为将在8个月内动用6000亿美元购入长期公债,等同于开动印钞机印出天量美元。美联储希望用此等注入货币的办法,刺激其国内的投资和消费 ,以提振整体经济。
但就数量级而言,考虑到国内外汇出入境的监管相当严格,就算有十分之一的热钱流入,数百亿美元面对9万亿的年度新增贷款,又能掀起多少浪花?君不见,2010年中国房地产光一个万科的销售额就过了千亿,热钱集中炒一家还行,散开了打,力量削弱“势不能穿鲁缟”。就时间而言,QE2去年推出,我们国内物价的上涨,特别是房价的疯涨已有多年,硬要把两者扯在一起,不是又一出“关公战秦琼”吗?因此,我们要正视海外热钱的影响,但也不能神化美联储,而忽视了造成通胀的根本原因。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钱江晚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