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股市不缺钱;又有人说,中国股市不缺信心只缺钱。他们说的都对吗?我不是做和事佬,但我还是想说,他们的说法都对,但又都不对。
如果就表面现象来说,谁能说一个融资水平雄冠全球的市场还缺钱呢?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A股市场融资总额达到1.03万亿元,较2009年的4609.54亿元大幅增长123%,成为全球融资额最大的股票市场。2011年,截至8月18日,深沪两市证券发行融资总额共计5936.17亿元,再次居全球之冠。尽管一上市就破发的现象越来越多,但在目前情况下,中国股市几乎还没有发行不出的股票,没有承接不下的盘子。
然而,这不过是牺牲投资者利益的结果。调查显示,2010年实现收益的散户不足三成,有超过七成的个人投资者是负收益。在股市走势长期熊霸全球的情况下,证监会却不仅只顾以融资水平的全球第一而沾沾自喜,还一个劲地在想着如何上国际板,如何尽快地构建大扩容多层次市场!
事实上,钱圈得越多,并没有给中国股市带来多少能够回报投资者的好公司,相反,由于“不务正业”的败家子越来越多,市场的融资功能与投资功能的背离也正在越来越接近登峰造极的极致。
在“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条件下,中国股市大扩容带来的与其说“补血”功能,还不如说是“抽血”功能。这不仅是因为上市公司不顾投资者死活的圈钱无度,即使从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来说,也不无竭泽而渔之嫌。
更重要的是,打破了“零和规则”的中国股市早已没有什么财富效应可以指望,致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不敢再留恋股市,甚至在社会上羞于承认自己是股民。
投资者没有信心,市场也就没有资金。一个信心低落到如此地步的市场,不要说稍有一点风吹草动的利空就足以让人闻风丧胆,没有一点真正有力度的重大利好,也是不可能激发起任何像样的反弹,更不用说什么大牛市了。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股市逼走一些信心不足的散户不足为奇,只要有队伍不断壮大的基金就好了。诚然,无论从公募还是私募基金的数量来看,中国股市似乎正在走近机构时代。不过,由于市场体制和自身机制方面的原因,公募基金非但一直未能表现出专家理财的优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还因为尽顾着为多收管理费而盲目扩容,或过多地承担了为新股扩容撑门面的义务而牺牲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失信于自己的投资者。
在市场当局只知市场外延的扩容而不懂得市场机制内涵的调节,而货币政策又紧缩到连股市的保证金也需要算计的条件下,至少在目前看来,任何单纯的资金扩容恐怕都无法令股市有信心,也无法令股市真正不差钱。
又缺信心又缺钱,这是当前中国股市真相的唯一写照,也是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一个最大难题。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正视和切实有效的解决,是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牛市可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