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多年来以胜利者自居,尤其伤病回国休养时期。看戏前三排是留给志愿军伤病员的专座,总是仰著脸坐在前三排看戏。多数重伤员要想看戏,只要一个电话,中华民国三十年代京剧武生宗师杨小楼的高徒李万春先生马上率团到医院搭台上演闹天宫“活捉史文恭”(梁山戏)等拿手杰作。谢幕时,还有人起哄,无礼地喊叫摘帽子,演员也低头鞠躬照办。每天清晨,必有一排小学生带著红领巾等在医院门口,向“志愿军叔叔”鞠躬。当时的女医生,女护士与营,团军官订婚的很多。当然战士都复员回家种地。
当历史证明传说中是北朝鲜人民军进攻毫无准备的韩国是真事的时候,五十多年的铁幕便轰然倒塌。过去未经思考的蛛丝马迹便一幕幕闪现在回忆中。
1953年朝鲜开城门店谈判双方实现停火,北朝鲜村村彻夜狂欢。一位洞悉不少内幕的北朝鲜政府司机却极为悲观,他趴在方向盘上久伏不起,哭了。
“朝鲜这下完了!金将军(金日成),哎!打了三年,这么大损失,又退回到原来的地方......”断断续续,闪著泪光,翻译只说出大意。
我安慰他说:“有苏联,中国援助,你们恢复会很快!”
他翻了一下眼皮看着我说:“苏联可不象中国同志。”
我说:“朝鲜人民军整个是苏联装备,无私援助嘛!”
“无私援助?”他白了我一眼,伸出四个手指头。
翻译说那是四十吨黄金。
“确实吗?你怎么知道?”
“我怎么知道,我知道的事还多着呢,就是不能告诉你!”他马哪,马哪地说,我知道“马哪”是太多的意思。
八万斤黄金,要是拿来改善北朝鲜两千万贫民的生活多好哇!偏要折腾,满足大一统朝鲜半岛的虚荣。村村无男丁,连中国延边地区也多了四个朝鲜族中国师的寡妇。还搭上中国一百几十万青年,至今在北朝鲜尸骨无存。如今金日成之子金日正却手执中苏秘授的核导弹,没完没了地向大陆人民勒索。
至于朝鲜战争的全部苏联军火,说是援助,但要加利偿还。金日成据说是赖掉了,实际上也真还不起。理由是:“如果中国同志也这样,让我们还鲜血和人头,我们还得起吗!”
至于中国,毛泽东说人穷志不短,全部偿还!
“一颗喀秋莎火箭炮,十三根金条!多少农民的血汗公粮啊!”一位后勤兵站的负责人稀虚地在会上说。
为了不让刁钻的美国飞机发现,喀秋莎火箭弹藏在山沟。上搭席棚,雨布,下搭高架。象一幢幢草屋,叠在山洼。很多时候遇上大雨,山洪爆发,由于来不及转移,便全部冲走。山洪曾卷走多少为抢救“十三根金条”而慷慨牺牲的中国勇士啊!
在枪林弹雨下,要靠人力小推车送上前线。夜行晓宿,在联合国空军满天飞机覆盖监控下,又牺牲了多少小推车苦力战士!
千里迢迢,血汗淋漓运到了前线,还要前方战士人背肩扛着送上阵地。在炮火袭击下,九死一生,又倒下了多少好青年!
喀秋莎弹道成铁轨状,上下各衔八枚,两排共16发,一突噜就发出去了,不到一分钟,多少个“十三根金条”就没了!多少人的血汗!一天射出的炮弹,火箭数以万计。至于死去的战士,更不值钱,家属连抚恤金都没有。
尤其初入朝鲜时期,按照人民军吩咐,征调入朝鲜参战的民间司机,夜间开车,天亮停在公路上。由于没处躲藏,就借村民的高粱桔,一束束遮盖。象搭起的一间间草房,天一蒙蒙亮,联合国军飞机立即发现。一梭子机关炮,火光中烧尽。
美军的代价只几发子弹:一颗穿甲弹连著一颗燃烧弹,再连一颗爆炸弹,几秒钟作业。
而车中可能是粮食,炮弹,也许是满车“13根金条”从苏联换来的喀秋莎火箭弹。
更有甚者,苏联逼债选在毛泽东发起的大跃进失败后天灾人祸的三年大灾难时期。
1960至1969,毛与苏联领袖赫鲁晓夫闹崩,中苏交恶。对虾中国人吃不到,节省下来,送到苏联,据传有种种刁难。上好的苹果用孔洞板过筛。个小筛掉不要,太大的也不合标准,上万吨的苹果烂在边界。这三年,饿死了三千万中国百姓!
回忆往事,痛彻肺腑!
可是大陆的影院,电视台年年在志愿军出国纪念日,连篇累牍地上演片面剪辑的纪录片<<较量>>等,让一代代青少年误解历史。蒙受欺骗的中国十几亿百姓,仍然稀里糊涂不停地喊万岁!
注:电影《较量》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剪辑而成的战地记录片,在掩盖金日成发动进攻大韩民国惨败的大前提下,充满美军举手投降、联合国军多国俘虏纵队前进的镜头,根本不提联合国军伤亡五十余万而中国军队死亡百余万的数字,国人以为打退了美国侵略,保卫了世界和平而倍受鼓舞。江泽民用以作为掩盖卖国罪行、贪污腐败与社会尖锐矛盾,煽动虚伪的民族主义反美狂热的工具。
入朝的志愿军炮兵装备,多是骡马挽拽。这是在第二次战役中,炮兵将火炮拆开,把沉重的炮零件扛到阵地上去。(网络图片)
来源:韩战回忆录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