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鼓噪一时的“校长实名推荐上大学”的“新生事物”在一片质疑和谴责声中,在深圳中学“新鲜”出笼。
由60多名的“专家评审组”对来自深圳中学的十馀名考生进行“推荐选拔”。引来大批媒体关注。其实此举并非什么新鲜事物,文革前有,文革中也有,一直延续到毛驾崩。文革前的推荐选拔就是俗称的“保送”,由于执行的是“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①”,先学苏联,后默认美国,基本能做的公平公正。
文革中期,由于毛的取消大学招生圣旨,遭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微词,不得不恢复招生。由于考试一直被认为是最公平的选拔方式,被首先恢复。但这并不符合毛选奴才的意愿,被其侄毛远新等死党利用“张铁生事件②”腰斩。代之以“推荐选拔”,此推荐选拔非彼推荐选拔,后者是以考生的平日学业成绩,即分数为主要考评指标,尤其是各种学科竞赛的优胜者为首选,故没有多少争议。前者是以“根正苗红”为唯一的推荐指标。通常,社队、工矿企业、部队等干部的亲友就具有“天然的”优势。但那时的大学教授等,都作为“牛鬼蛇神”,“反动学术权威”等被关进牛棚,而由“工宣队③”或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因而大学生不被看好,只是混个“工农兵大学”名声而已。
如今“精英们”何以又把当年便出去的冷饭翻出来炒?我们看看这个“新生事物”的名称“校长实名推荐上大学”。校长,一个学校的“天(通常由书记兼或者与校长各撑半边天)”,实名,不实名,市长、省长、部长、猪长、驴长等官员怎么知道是你“推荐”了他们的子弟。中共一直延续封建专制的官本位,校领导都是官,而且有级别,8964以后,中共加重这方面的渲染,这不,在此又体现了官的强权。
说白了就是开辟腐败新领域,本来应该由分数决定考生的命运变成由校长来决定了。校长凭什么决定你的命运?权利。有了权利就可以用来寻租,这是傻子都知道的事情。校长们也有很多说辞(引号内),下面选一些社会上有代表性的质疑:
1.“不是我们发明的,国外也有”。疑:国外早都实现民主了,“我们”怎么还专制?国外大部分是私立学校,在不违反宪法的情况下,可以自定规则,国外办学是为了培养人才,国内办学是为了“赚钱”,“创收”。国内的大学基本都是公办的,也就是纳税人钱办的,公平比什么都重要。而“北大自主招生”,谁给的权利?
2.“不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有一个60多人的专家评议组”。疑:谁知道这60个人与校长,被推荐者亲属是否私下“达成共识”?是等额推荐还是差额推荐?如果是差额推荐,最终还不是校长说了算?
3.“有媒体监督,搞腐败很困难,60多个人,收买不起”。疑:是装傻还是忽悠?抑或是太低估行贿者的“财富拥有量”了?0.4%的人口拥有70%的社会财富,不说富可敌国,至少是富可敌省吧?上可贿赂国内外政要,下可收买黑社会,区区60人不是小菜一碟?
如今作秀“邀请”媒体,过后黑箱作业谁来监督?中国大陆的腐败世界之最,教育腐败,学术腐败臭气熏天,乱收费,索贿受贿,性贿赂等等等等。有硬指标的高考屡屡曝出丑闻,软指标的推荐不是更肆无忌惮?即使推荐选拔真的千好万好,这样兴师动众不是劳民伤财,极大浪费社会资源?
4.“好处是可以避免平时学习成绩好,万一考场发挥不佳而落榜”。疑:既然这么好,为什么亚运会、奥运会等各种赛事不效仿推荐冠亚军?况且昨日的“成才不一定上大学,尤其不一定上名牌大学”今日忘得精光?
5.“有些优秀生的才能,尤其是潜能不是通过学业成绩能表现出来的”。疑:那么通过什么?校长和专家们火眼金睛?或有X光,能透视出潜能?除了《厚黑学》,所有社会上有用的专科学校都有啊!比如艺校,体校,军校,还有不设学科却讲厚黑学的党校等等,何必要去普通高校凑热闹?
6.“被推荐的毕竟是少数”。疑:难道名牌大学的录取率是多数?如果进名牌大学象进发廊那么容易,还用高考吗?全国有多少所高中?每所高中的三五个是剥夺别人上名牌的“一小撮”,全国加起来不就是“一大片④”?
7.“被推荐的本来就是尖子嘛”。疑:即如此那就高考定胜负嘛,何必引起非议,授人以柄?
延续一千多年的科考制度最大的好处是公平,被废止不是因为那个制度不好,而是因为没有理科,文科又学科落后,有更先进的“高考(技术人才)”和“选举(行政人才)”,因此挑战高考是别有用心的。
①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S197602006.htm
为“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翻案的奇谈怪论
②http://wenku.baidu.com/view/69609f5f...60b4ec04d.html
关于张铁生
③http://bbs.heze.cc/thread-78684-1-1.html
文革中的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与美国的校董(管)会
④林彪《571工程纪要》里抨击毛泽东迫害狂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