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道,有一个该娱乐却娱乐不起来的话题——70、80、90后人生观的差异。网上很多对这方面的调侃和总结,都很不错,今天咱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看法。对此叫“吁,乐。”
比较70、80、90后人生观的差异,主要还是根据个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以及父辈对他们的教育不同所产生的差异。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父辈的教育,父辈积累的人生精华,会直接反应在孩子身上。所谓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无论是这个人少年,成年之后怎么样,很多时候都是幼年时期的烙印在人身上的表现。所以,分析这3个时代人的差异,首先要从其父辈所经历的差异分析开始。
70后出生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正是青春年少,二十多岁的年纪,那个时期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中后期,在那个话不敢多说一句,气不敢多喘一口的时代,人人为敌,相互猜疑,人们养成了谨小慎微的心理,那么从这一点上看,其父母灌输给孩子的一定是保守的思想观念,创新,开拓进取对于70后来说就很难了。因为用过去的经验看,这样的人必定是打击的对象,那么对于70后,经过青年,中年后,多数人都是保守型的人。现在正是70后,30而立已过,40刚刚不惑的时候,他们都属于社会在中间阶层,中坚力量,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都是趋于保守的。有一种随大流的感觉,这也是童年所受的教育造成的。所以他们在生活态度上会满足现状,不希望有什么大的变化。而在感情生活上也会瞻前顾后,不会为了所谓的爱情不顾一切,对于未来,他们是走一步看一步,会随时根据社会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未来规划。
80后出生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开始得到解放,尽管有文革的流毒影响,但是人们还是向往开放的气氛,自由的生活,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兴起,人们的思维比以前更加活跃,广阔,对于民主社会,普世价值都是十分的向往,这个时候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尊重个性的自由,家庭的民主,普遍的关爱,喜欢接受新生事务。现在的80后基本处于社会力量的基层,这一层属于20弱冠,30而立的阶段,他们的生活还是处于一种奋斗的状态,他们的思想方式是社会的趋势,将来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很多时候,80后还是被认为比较痛苦的一代,社会巨大的变革都发生在他们那一代。他们在生活上是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都想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现在就是处于积累实力的阶段,一旦具有资本就会爆发出来。他们在感情上会比70后更浪漫一些,向往美满的,脱离世俗的眼光,所以很多社会话题,特异的创意都是80后所为。对于未来,因为受到社会的积压,虽然拥有理想,却感觉困难重重,不过他们依然抱有希望。
到了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刚刚经历8964天安门屠杀之后,人们对于民主自由的忧患意识已经开始淡薄。血腥的镇压使人们失去了理想,使知识分子失去了脊梁,大多数都成了犬儒,那么这个时代的人已经完全抛弃了理想,道德。变得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那么这个时候可用某位高官说的“闷声发大财”来形容,世间的一切都用金钱来衡量,那么表现在90后这些孩子们的表现就是“拼爹的时代”,人们已经不再重视自身的实力,而是重视自己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用这些来衡量人的成功与否,当人没有这些好的背景时,这种人就会处于非常非常弱的地位,因为他既没有抗争的能力,也没有抗争的意识,只能用所谓的“任命”来定位自己,这就会造成“穷的越穷,富的越富”两极分化的现象,现在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切都在败坏之中,这种两极分化的表现就特别明显,直接影响到70后,80后这两个大时代的人。
其实我们现在来分析70、80、90后人生观的差异,因为他们都不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纵向的这样分析是没法比较的,因为不同年龄的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那么这种比较就显得不太合理。谁没有青春年少呢,可能青涩的时候人们都有很多共性的东西,70后在20多岁的时候也会有很多冲动,10几岁的时候也会有很多“拼爹”的想法,但个人身上都反应出时代对他们的烙印,不能一概而论。
本文无意说哪个年代的人谁是谁非,同是天涯受害人,环境制度之下,不该是人数落的样板,更不是被娱或乐的对象,但望这些未来的力量走正、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