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使用leica拍摄,到了三年之后,才觉得仅需两枚镜头即可:粟米克隆28F2.0asph与粟米勒克斯50F1.4asph。带上他们,无论天涯海角,我都能将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拍摄下来。而它们极端优异的影像质量常令我欣慰不已。
评价一下我使用过的一些leica镜头:
广角:21asph--极佳的平衡感,空前的明锐度,透视自然,锐度惊人;
24asph--同上,很多影友包括徕卡fans不以为然的一枚广角,一次碰见一个不太熟悉的知名摄影记者,他对我说:他外出拍摄仅一枚24asph外加SLR。说它不好的都是没有用过或者没有用心用过的人。我个人的评价基本与他一致,极佳的焦外散景(贵在非常自然)。同时,它又是M8(.2)绝配,值得推荐;
28(2.0)asph,我的挂机头之一,优点它都有,小巧得惊人,像质的极限水准;
35 1.4asph,很多徕卡fans的标准镜头,徕卡的力作,而我很少使用,因为我觉得28mm更适合我的视觉习惯;
35 2.0asph,在产的优质镜头,家庭聚会、外出随拍的理想配置,小巧(但比7枚大不少),成像锐利无比;
50 Noctilux,神话过头的一个镜头,有它的特色,但不至于是那个价格,重量太大,很少使用,哪怕是应该亮骚的场合;
50(1.4)asph,徕卡在产神头之一,一个字:好!
50(2.0),小巧的标头,成像漂亮,散景极为出色,性价比达到徕卡的巅峰;
75(Lux),优美的人像头,我曾经给我的祖辈拍摄了一套肖像,我自己被感动了;
90AA,锐王,现代光学的代表作之一,取景框太小,但是一旦出片,立即震惊;
135apo,锐王之一,取景框极小,很难拍摄,但是如果在安装在.85机身并安装了1.25--1.4*对焦放大镜之后仔细对焦像质达到了徕卡自己的巅峰。
我所说的都是一些徕卡在产的镜头,基本都易于购买新货,而且基本带来哪怕对于leica自己都是突破性的光学高峰。同样我试用过一些leica老头,平心而论,我更喜欢新的镜头设计。反正在我自己的拍摄领域,我几乎感觉不出那些或被神话的镜头相对现在的镜头有哪些出奇的地方。我保留了一枚老镜头,就是第三代的28 2.8M镜头,这是一枚拍摄黑白异常优秀的镜头,其层次感与粟米克隆50一样,几乎在层次与画质上达到了最高的均衡感。更老的:类似名气大大的八枚,我不太习惯它焦内那种感觉(尽管很多人趋之若鹜);七枚比较折衷,关于散景的造化,现代镜头也不见得会差。这些都玩过了,虽然都没有留下,但是我也不见得遗憾。
leica M5014asph,体会徕卡现代造镜技艺的通道。我很喜欢这枚镜头,装在数码机身上拍摄了不少东西,但是我更喜欢在反转片上感受它的魅力。在所有的50mm标准镜头中,仅留一枚,无疑是它。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会喜欢它的前一代,前一代是所有现代徕卡镜头中非常让我失望的一枚镜头。但是当我用上了asph标头,真正体会到了科技带给光学工业 的革命性突破。在前文中,我已经阐述了它优秀的一面,再次我还是想不遗余力地表达对它的钟爱之情。这是一枚非常出彩的镜头,在你把握好了标头视角后,你往往能轻而易举地将它用得出乎你自己的意料。F2.8-4是我常用光圈,拥有自然极了的散景效果。当然它在弱光下散发的魅力也不能令我抵抗,全开弱光拍摄时,当你使用类似kodak EPP这样平衡感很好的胶片时,在放大镜下,会轻易感受到它非常优美的层次与色彩表达。当然在*1.33的数码机身上,它是一个拍摄人像非常优秀的镜头 (尽管比较少拍摄)。它的现代感体现在优秀的像场和名锐度恰当的前提下,它一扫前一代产品这方面诸多的缺陷。这无疑代表leica作为一个优秀的光学设计 厂商,在21世纪奉献的可以令一个有想法的拍摄者表达内心感受的杰出摄影器材产品。
我第一支中焦镜头,就是徕卡风靡一时的75F1.4,这是徕卡生产的第一支M卡口该焦距镜头,拥有非常立体的成像特征,渐晕处理得非常美。全开光圈时非常 适合拍摄半身以上的肖像作品,我曾经给公司同仁用它拍摄了每人一张的工作照,深得同事的喜爱。当然它非常美的散景效果也适合拍摄味道很好的小品;第二支则是著名的90AA。90AA在上世纪末问世后,获得极高的评价,其超高的解像力为摄影爱好者阐释了运用诸多先进科技所能达到的像质极限。焦内异常锐利,焦外渐晕适度且柔和。有过不少评价称其焦内过份的锐利对于人像作品的表达适得其反,我却不这么认为。以现在的数码暗房技术,完全能做到所有人喜欢的 焦内锐利程度(但有一点:把不锐的做锐还是比较不易,或则说有些痕迹;但把一张锐利的相片做得柔和一些,易如反掌)。总之,这也是一支相当优秀的中焦(人像)王牌镜头;第三支,即使徕卡迷都难得问津的135F3.4APO。比较难于构图,但是成像惊人的M卡口镜头,相对比较小巧。新技术的运用,为它在胶片乃至数码机身上 都带来超乎想象的像质。看看它的MTF示意图,你会有信心去使用它,即使它超小的取景框令人头疼,但一般情况下,只要把图构好了,你也就离成功不是很远了;最后一支,也是一支徕卡大约在4年前发布的75F2.0AA。在粗略地体验后,发觉它的特质几乎就是50F1.4asph的翻版,当然它拥有更长的焦距。 浮动镜组的设计使得它的对焦距离达到了M镜头对焦的极限:0.7M,这也令这支镜头的可玩性增加不少。相对于以前的王者:75F1.4,玩家会感叹,这才 是一支真正具有徕卡M特质的镜头(主要指外形)。异常小巧的镜身仅比50F1.4A长一点点和增加3mm直径,将它安装在M系列机身上,非常协调。以在数码机身上实拍的照片来说,它适用于所有对于50A的褒辞,当然前提是你喜欢这个特殊的焦距。对于拍摄人像(半身以上),我建议可以使用它,适度的、漂亮的 散景哪怕是试拍都会增加不少信心,况且它还有极其可贵的一点:非常自然与舒服。(这也取决于各人的欣赏习惯,不能强求)如果您是一位人像摄影爱好者,不妨使用它们其中的一个来换换口味;如果您是一个人像摄影爱好者,同时还是徕卡的爱好者,那就好好把握它们,留下人间美好倩影吧!
leica 75粟米勒克斯F1.4的通常滤镜口径为E60mm,而第一代则是E58,我这个是最晚期德产版本,与之前3**早期的加产版本比较,差异很小;75粟米克隆F2.0AA,是E49mm,所以它是那么的轻巧精妙;90粟米克隆F2.0AA,口径是E55mm,那个相对75粟米克隆来讲,显得太大了,不过它的自然的焦外成像显然得益于它偏长的焦距,但那种柔化也不过分,可以拍出格调优雅的糖水片(相对日产人像镜头而言)。
当然75粟米克隆一样在近距离对焦时,可以将主体拍得非常美妙,这由于它优异的结构和相对更近的对焦距离所致。关于镜头目测口径大小,我以为徕卡那些优秀的E46mm与E39mm的镜头,才是它RF理念的最佳体现。试想,如若在一个小巧的旁轴机身上安装一个口径如同单反的镜头,那真有些骚而不亮的感受。
有一友,手里把持最多的应该就是75粟米勒克斯,他专拍糖水人像。其实何不如玩canon或者nikkor中长焦大光圈呢?50mm NOCTILUX我拍摄机会很少,它实在太大太重了。我现在更能接受50粟米克隆,因为它的焦外对我来说正合适,内敛不夸张,锐度与层次掌握很容易,当然 它的小巧对于我来说也难以抗拒;其次50asph也很好。对于leica之类的东西的把玩,最佳途径应该是每个都用过一段时间,用心体会,而后根据自己的偏好与品位最终好好用一两只就足矣。
35粟米勒克斯asph前版与a版我个人的看法是,asph版的确可以代表徕卡的光学素养。但就个人习惯来说,我常常使用它F4-5.6的光圈。或许有人会说,那不等于用了粟米克隆?其实,在玩了不少镜头后,才知道一个内在道理:稍大光圈镜头和稍小光圈同焦段镜头在同时收缩到一样的非最大光圈值时,它们一致的地方仅是通光量,而画面感则截然不同。品味弱光能力是发烧友的一个享受,而品味画面则是另外一种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