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年,某侍郎受命视察黄河,驻扎在陶庄。这时正是大年三十晚上。侍郎向来勤勉尽职,获得上司赏识和信任。他骑着马,带了四个随从,手持火把和灯笼,在黄河边上巡视,走入了一片冰封的泥淖地带。一眼看去,尽是枯黄的茅草、灰白的芦苇,侍郎不觉感到有些凄凉。在不远处,他发现苇草中支着一架帐篷,还有烛光闪现,召来一问,原来是某主簿在守夜。侍郎很欣赏他的勤勉,对主簿大加夸奖。主簿也邀请侍郎说:“大人在除夕之夜,还到这里巡视,现在已是三更时分,天冷风紧,回公馆还要走很远的路。我这里正备有过年的酒菜,请大人痛饮一杯怎么样?”侍郎笑着答应了,饮了几杯酒,仍旧返回公馆。
侍郎感到疲倦,解衣便睡。睡梦中他还在骑马巡河,只是所到之处,不是原来的地方,前后都是苍苍茫茫的黄沙地。约走了二里路光景,前面有间草屋,还亮着烛光。侍郎向茅屋走去,有个老妇在门口迎接。侍郎仔细一认,竟是自己的亡母。她见了侍郎,惊奇地问道:“你怎么会到这儿来?”侍郎说是奉命巡河而来。亡母说:“这里不是人间,你已经到了阴间,怎么才能回到阳间去呢?”这时侍郎才明白,母亲已死,自己也死了,于是大哭起来。
他母亲说:“河西有个老和尚,法力高明,我带你去求他帮忙,让你返回阳间。”侍郎跟着母亲而行,走到一座庙前,庙宇庄严肃穆,像是帝王所住的地方。西南面坐着一个老和尚,闭着双眼,一言不发。侍郎跪在台阶下,拜了又拜,老和尚仍不还礼。侍郎问:“我奉天子的命令巡河,怎么会到阴间来的呢?”老和尚还是一言不发。侍郎忍不住发怒说:“我是天子的大臣,即使罪该一死,也须让我知道自己所犯的罪,使我心服,为什么你一言不发,像只哑巴呢?”
此时,老和尚笑着对侍郎说:“你杀的人太多了,应享用的利禄,已被折算光了,你还有什么可问的呢?”侍郎说:“我杀人虽多,都是按照国法量刑,全是应杀的人。这不是我的罪过。”老和尚说:“你当初办案时,果真心中只有国法吗?是否还有迎合上司意图,草菅人命,为的是讨好上司、升官发财的私利呢?”老和尚拿起桌子上的一柄玉如意,直指着侍郎的心口。侍郎顿觉有一股冷气,锐直的冲进五脏,心咚咚地急跳不已,汗如雨下,惊怕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很长时间,侍郎才说:“我知罪!以后改过,可来得及?”和尚说:“你是一个自以为聪明绝顶、不肯改过自新的人。只是今天,还不是你寿终正寝的日子。”老和尚示意两旁的小和尚说:“领他出去,放他还阳!”
侍郎与小和尚一起走,在黑夜中,小和尚摊开手掌,掌中有颗小珠,珠光照亮了黄河岸边,从工地直到陶庄公馆,亮得如同白天一样。他的亡母迎上前来,哭着说:“儿虽然暂时回去,可是不久就会来,不会隔很长时间。”于是侍郎按原路回家,到门口下马时,梦就醒了。
他向家人,细述了梦中之事,感到惶惑和疲乏,就又睡了过去。
这时,已是大年初一中午光景。许多河道的下属官员,都到侍郎公馆来贺年,见侍郎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睡到初一的中午,不禁起了疑心,因为他平时一向勤勉。侍郎也不肯告诉大家迟迟不能起床的原因。到了当年四月,侍郎生病吐血,一病不起,死了。
正是:
讨好上司殷敏,
平时工作勤恳;
出于一己私利,
仗势草菅人命。
福禄折尽早死,
当付地狱受刑。
自己以为聪明,
其实愚蠢透顶!
(事据清代袁枚《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