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回归15周年
行驶于香港机场至荃湾线近10年的巴士司机阿华(假名),有一个深刻体会,近年跟“强国”(大陆)人的争执,越来越多。
他举例:“他们没有按铃,我没有停车,一班人就围上来喊打喊杀。当我报警后,他们就冲出马路,然后假装被车撞倒,要我赔偿。每个月总要发生几宗。”
他称,连警察也知道大陆旅客在“屈钱”(勒索)。
其实,类似阿华对大陆旅客的抱怨,近年在香港有增无减,候任特首梁振英在接受访问时也坦言,新界北区居民曾向他反映,愈来愈多大陆游客在区内购物,导致白领的午餐也须排队等候了。
至于“双非”孕妇——夫妻双方都非香港居民而来港产子的孕妇——抢买奶粉、大陆富豪买贵香港楼、大陆小孩在地铁月台内小便、名店只招呼大陆人而拒绝港人店外拍照,以及大陆学者责骂香港人是“狗”等等“中港矛盾”事件,过去几年也不断升温。
港人受不了大陆人涌入
对于突然大量涌至的大陆人,香港社会近年来似乎有些受不了,弄得港人情绪高涨,容易暴躁。似乎,香港回归祖国的岁月一年一年加了,情感却没随之而来。
梁振英最近接受新华社访问谈到香港回归的意义时说,香港曾被殖民统治100多年,要把人心回归的工作也做好,包括国民教育等,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他说,国家很大,有些港人对内地了解不多,需要给他们多点时间。
不过,针对大陆人的政策,梁振英似乎不很清楚或总摇摆不定。首先,为争取民意,在当选后没多久他就突然宣布,明年香港的私人医院将停收大陆来港产子的“双非”孕妇,并声言不保证“双非”子女享有居港权。
问题是,“双非”子女享有居港权是有庄丰源案的判决做先例的,除非梁振英立即启动修改香港《基本法》,或要求中国全国人大释法。
上周,梁振英在接受电视台访问时又忽然指出,除非香港楼市炽热,否则不会推出他在竞选时提出的“港人港地”政策(也就是限制大陆人买香港楼),令人怀疑他违背竞选承诺。而他也在隔天澄清,强调“港人港地”的实施,是针对外地人来港买楼影响到港人买楼的机会,而近期虽有外地人来港买楼,暂时并没影响港人买楼。
不久前,梁振英又公开声称要为“个人游”政策设限,不希望大量增加访港的大陆游客。
但他补充说,倘若香港经济转差,就会要求北京将“个人游”计划扩展至更多大陆城市。
这些涉及“大陆人”的政策,被香港舆论批评为“输打赢要”(只要北京送礼而不想香港负责任);同时更惹起大陆人反感,讨厌港人那种只要“人民币”(经济收入),而反对“普通话”(大陆人)的心态。
港需要大陆又怕大陆
回归15年,香港出现的其中一个最具争议现象,正是需要大陆,又害怕大陆;大陆的庞大市场对港人是机会,也是“海啸”。于是,香港社会不断在中港矛盾中自我调整,而“京人”与“港人”之间也有新互动。
中联办作为中央政府驻港的最高机构,负起扫除中港矛盾的重责,主任彭清华日前接受大陆传媒访问时称,大陆与香港两地经济发展融合是大势所趋,不应该因为两地交往中发生一些个别事件而夸大有关的矛盾。
彭清华说,两地有不同的历史境遇、文化氛围、社会制度、法律制度和生活方式,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也有一定差距,不应大惊小怪。
他认为,双方要尊重彼此差异,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做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才能解决问题。另外,也要客观和理性地看待事件,不要意气用事,无限放大,甚至因噎废食。
港人与大陆人在生活上的矛盾,还可以在不断交往中逐渐解决,但港人在“一国”与“两制”的政治态度与期许上,近年就更加担心“香港大陆化”,这个结就很难解了。
港大民意研究计划最近发现,港人对中央政府的不信任程度创下自1997年5月以来新高,有37%受访港人说不信任北京。另外,有67%受访港人对中国前途有信心,但较上次调查时下跌超过一成,是1998年以来新低。
港大民研总监钟庭耀分析,近来一连串如薄熙来、陈光诚及李旺阳等涉及高干丑闻和人权等事件,都令香港市民对中央政府的不信任度上升。
港区中国全国人大常委、前香港立法会主席徐丽泰就很巧妙地指出,港人与北京在对待事物上的不同。
她说:“香港人觉得很应该做的事,内地人未必有同样看法。举个例子,譬如你煲汤时,看见表面有一层油,即使里边滚得很猛烈,表面上也看不到。若要避免这煲汤突然滚溢出来,香港人的做法是减柴,即从源头解决问题来保持社会安定。但内地一些人的做法是,加更多油在汤上,令它一时平静。”
范大认为,大陆要长远安定,必须处理贪腐、滥权、不尊重人民权利的现象。至于香港人能否既爱国,又争取到中国的民主?范大说,香港的优势包括尊重法治、热爱自由等,这些仍会维持和坚持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