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专业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课程作为一门旨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与技能的必修课,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一直以来,由于高校中普遍的英语写作课程授课课时的有限,加上中国学生本身英语语言环境的缺失及易受母语表达习惯的干扰,导致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在此,笔者基于输入与输出理论,着重介绍如何通过指导学生在写作课堂内外进行科学系统的读书札记训练,来辅助与促进大学专业英语写作教学。
一、可理解性输入与输出假设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学者Krashen 首次提出输入假设理论( Input Hypothesis) 。该理论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语言学习者必须具有的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可理解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即在学习者的二语学习过程中必须得到他可以理解的但又比他已有水平更高一点的语言输入,这样的第二语言习得才是有效的。但是,学习语言仅有输入是不够的,衡量一个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效果,还需要看他是否能够流利与准确地使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随后,在Krashen 关于输入假设研究的基础上,加拿大学者Swain 对其实施多年的沉浸计划( Immersion Program) 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他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理论( 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 。理论指出,要想成功地学习一门外语,学习者不仅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还需要一定的可理解输出( Comprehensible Output) ,即学习者必须拥有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输出可理解性的语言,才能达到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写作是一项语言输出技能,在它的输出过程中,作者需要经历逻辑思考、信息采集、选择语言与篇章形式这样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二语写作相较于母语写作,由于受到来自母语文化和本族语定性思维的影响,难度尤甚。因此,要成为一名成功的二语写作者,必须经过三个方面的训练: 大量的语言可理解性输入→对所接触的语言知识体系的加工、储备及内化→一定量的语言输出。
目前,中国各个高校的英语专业都开设了每周二至四个课时、长达四到六个学期的写作课程,写作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英语写作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熟练的英语写作技能。但一直以来,受制于有限的英语写作课堂时间,执教英语写作的教师无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训练的机会,导致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据Swain 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先有输入,再有输出,输入是输出的必要前提条件,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学习者就无法获得必要的语言知识; 而输出又可以反过来促进输入,增强可理解性输入的效果,它们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如果能够在课堂教授写作理论与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长期有计划、有组织的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训练活动,就能有效地促进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
二、建立在输入与输出理论上的读书札记的训练
读书札记就是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不同于单纯的阅读活动,学习者在书写读书札记的过程中还需要在对阅读内容进行消化、吸收的同时再有所产出。读书札记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它能把语言的理解性输入与输出在短时间内很好地结合起来,将新学到的词语、语篇及文化信息及时运用,缩短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时间,提高它们的转化效率,最终转化成语言学习者的写作能力与技巧。因此,英语写作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读书札记训练计划,来有效地辅助写作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 一) 选用适宜读书札记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增加语言的输入量与增强输入效果。正如前面所说,可理解性输入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给语言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又比学习者高出一个层次的语言信息。因此,读书札记的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该至少满足两个基本前提。第一,阅读内容必须有代表性,语言纯正,而且材料是由使用英语为母语的作家撰写,最好是出自英美名家之手。第二,为了有效补充与促进写作教学,选择的阅读范围应与阶段内教学目标的内容相互照应,互为补充,总的原则是由浅入深、从易到难。
由英美作家撰写的经典文章是英美国家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学习者在接触到大量的原汁原味的语言文字之余,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异域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用英文思考行文。此外,不同的教学阶段里,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推荐或指定具有典范作用的特定篇目,也可以指定一定范围与体裁的文章,交由学生自行采集。根据2000 年出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本科英语专业写作教学内容是按照“简短应用文( 便条和通知) →短篇幅的不同体裁的非应用文( 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中等篇幅的不同文体的文章( 读书报告、课程论文及正式的书信) →学术专业论文写作”几个阶段循序渐进来安排和设计的。因此,在特定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子目标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不同种类和写作体裁的阅读材料,难度从低到高、篇幅由短及长、体裁从各色语体的短文逐渐过渡到学术专业论文,来指导学生进行与当前写作教学任务有紧密联系的读书札记训练。
( 二) 合理设计读书札记的内容
读书札记的最终完成是一个集语言输入、语言加工和语言输出三个阶段为一体的动态过程,它也正是一个语言的学习过程。首先,语言输入是读书札记活动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 其次,在加工阶段,学习者对输入的语言材料运用分析、采集、分类等各种大脑活动进行加工,把它融入原有的认知体系中;最后,学习者在输出中尝试运用已经加工过的语言材料,来反馈或者修正语言的使用,使其符合目的语的规范。由此看来,读书札记的书写这样一个对语言输入进行巩固与吸收、再输出语言的过程,与语言学习者在从事写作活动中的思维活动是高度吻合的,也说明只要读书札记的书写设计合理,就可达到辅助写作训练、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英文写作技能这一预期。
读书札记可以设定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所输入语言进行有意义的选择与反馈的“记录”部分,记录内容主要以词到句这几个语言层次的信息为主,文中那些特别吸引阅读对象包括语词和句子在内的新鲜信息,以及同义词、近义词和某些特定的词组搭配都是记录的重点。一般来说,传统的读后感或读书笔记都没有“记录”这个部分,但是由于语词运用向来都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二语写作中的一大瓶颈,而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语词信息却只能产生短暂记忆。因此,记录下语词信息,可以克服大脑短暂记忆的局限性,通过复习来帮助学习者反复强化前期所接触到的语言信息,刺激学习者大脑的记忆库,这样学习者才能在日常英文写作中快速地把这些记忆“检索”和“提取" 出来,不经修改或经过摹仿运用到写作过程中,从而解决写作时词汇贫乏、词难达意的问题。读书札记的第二部分是大纲书写和对阅读内容的书面复述,它是严格意义上的语言输出过程。书写大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对文章的整体框架如段落连接和篇章结构有全局的了解,掌握西方人不同于中国人的写作思维及谋篇布局的手法,而对文章的笔头复述,可以让学习者感同身受地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并对刚输入的语言信息有及时的反馈与运用,迅速地化语言输入为输出。长期的读书札记训练,就是学习者的一个“沉浸式”的大量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实践过程,它帮助学习者克服英语写作中的各种障碍,渐渐熟悉并掌握各类西方文体的写作路数,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英语的感知力,树立英语写作的自信心。
( 三) 科学地组织读书札记的训练活动
在读书札记训练中,写作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他既是训练计划的设计者,又是训练过程中的监督者。组织读书札记的训练形式分为两种: 独立进行与合作学习。前者的优势是灵活方便,训练内容的篇幅一般较短,教师只要布置好相应的读书札记的任务目标,交由学生个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教师进行检查、监控训练的完成情况就可以了。后者的中心则是教师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一般由五人左右组成。合作学习的特点在于小组成员间要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训练的内容容量比较大,如教师布置一篇由若干章节组成的中长篇小说或其他体裁的应用文,根据各小组的组员数把它分成若干部分,再交由小组各个成员去做读书札记,最后各个小组成员进行小组讨论,把各自读书札记的内容互相复述并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文本。合作学习中,小组任务的完成需要各个组员的相互配合、沟通与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语言材料有良好的输出,即和其他组员有清楚的逻辑和语言上的互动交流,才能完成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合作学习这种模式下的读书札记训练的特点是每个组员都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在有效的合作中完成语言知识的积累,从而激发学习者对英语写作的动力与兴趣。
对以上两种模式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的不同及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是,作为指导者和监督者,教师一定要对学生个体或小组总体予以成绩评估或评价,也就是对学习者的表现有积极的反馈,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三、读书札记训练促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在大学英语专业写作的日常教学中,读书札记训练可以帮助解决很多写作课堂上由于课时限制而无法解决的问题。
首先,札记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使学生的用词更为准确,表达更加丰富。这得益于在书写读书札记的过程中学习者由于拥有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而产生的对英语词汇的记忆储存。而且,由于学生是在具体语篇的上下文语境中接受的词语信息,而不是简单地背诵词汇表,他们更能体会英语中细微的同义词与近义词的语义差别,在英语写作中对词的运用会更加到位。
第二,读书札记中的书写大纲及文章复述的环节提升了学生对英语篇章结构的敏感度。英语写作有许多不同于汉语的表意写作的特点,尤其是英语篇章中的句与句、段与段的紧密的逻辑承接,以及一个段落只论证一个观点的组织形式,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才能被学生真正所理解并运用。
第三,在经过大量的读书札记训练后,学生的想象能力有所扩展,拓宽了知识面,逻辑思维和总结概括的能力也更强,而最为突出的则是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体会。在英语写作中,拥有了丰富的词汇量与语法知识、熟悉并掌握了英文的修辞手段与写作规约并不能保证一个作者的必然成功,因为语言是带有深刻的文化特性的,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并反映着文化。因此,读书札记的训练不仅是学习者长期在英语语言层面中的浸润,更是使其领略西方文化内涵的一个过程,通过札记训练阅读材料中文化信息的点滴传递,学生可以在英语写作中摆脱汉语文化意识的干扰,最终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第四,读书札记训练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影响。由于日常点点滴滴的札记训练成果能及时的反馈到写作活动中,学生很容易感受到训练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便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了英文写作的信心,而这也正是中国学生在英文写作中最需要解决的心理顽疾。
总而言之,在大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写作水平最为直观地反映出了学生对一门语言掌握的熟练程度。通过以上对可理解性输入与输出的阐释,以及对读书札记训练中各个环的深入分解,笔者在此构建了一种新的写作教学模式,以期在实际写作教学中提供有效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