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龚安妮
陆羽(公元733-804年),唐朝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鸿渐,一名疾,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着世界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闻名于世,被后人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也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吁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在苕溪(今浙江西北部)隐居。皇帝曾两次召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以著书为事,又爱饮茶,着有《茶经》三篇,对茶的源流、饮法及茶具都有详细的论述,是全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中华民族是一个喜欢饮茶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品茶是文人的雅趣,茶能入画,也能入诗,以茶学礼可以改变人的品性。陆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他生性淡泊,不慕名利,随遇而安,唯一的乐趣是买来最好的茶叶和茶具,烹煮香茗与朋友同享。同时,他也看到了自唐初以来,各地饮茶之风渐盛,但饮茶者并不一定都能体会饮茶的要旨与妙趣。于是,他下决心致力于茶学研究,踏访考察各地的茶叶情况,搜集第一手资料,写出一部茶学专著,以便让后人都知道种茶、焙茶的技术以及饮茶、品茶的益处和乐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整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经》,奠定了他成为千古茶神的历史地位。
遭遗弃寄身佛门 寻自由出逃寺院
根据《新唐书》和《唐才子传》记载,陆羽因其相貌丑陋而成为弃儿,被遗弃于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那时的陆羽才三岁,不知其父母是何许人。一个秋末冬初的日暮之时,陆羽被竟陵龙盖寺的住持智积禅师发现在一座小石桥下,并带回寺中抚养。
智积禅师在收养了这个弃儿之后,让他削发为僧,收为弟子,期望他以后能继承衣钵。然而,寺院之内的冷峻肃静,僧人们面无表情的面孔,单调的、清一色的僧衣,以及千年不变的清茶淡饭,严格的佛门清规戒律,都让有着倔强个性和自尊心的小陆羽感到无法忍受,于是他产生了返回世俗的念头。
当智积禅师觉察到小陆羽对佛经并不热衷,并且经常阅读儒家的书籍时,就决定对这个小弟子进行一番劝诫。于是,就在寺院之中展开了一场佛儒两道之争的大辩论。使人感到意外的是小陆羽在这场辩论中,表现出了惊人的胆识和雄辩的口才,师徒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最终还是各持己见,不欢而散。
而智积禅师在这之后的日子里,对他严加管束,使他选择了从寺院出逃这条路。在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十三岁的陆羽为施展抱负,实现平生夙愿而逃出了寺院。他出逃之后,来到了一个小剧团里当伶人。他的相貌丑陋,又有口吃,所以并不适合登台演出,只是从事编剧业务。由于陆羽为人忠厚正直,乐于助人,人又聪明,所以深得剧团成员们的信任。
李齐物慧眼识英才 崔国辅品茶得益友
在陆羽的前半生,他的人生经历曾经受到了四个人的重大影响。这四个人中有两个人是僧人,另外两个人是官吏。两个僧人是智积和皎然,两个官吏是李齐物和崔国辅。
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河南府尹李齐物被朝廷任命为竟陵太守,他慧眼识英才,看到十三岁的陆羽是一个聪慧异常的少年,就决定将陆羽留在郡府里,亲自教授他诗文,这件事成为陆羽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李齐物后来在一次聚饮中,看到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其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潜心攻读“经史子集”。
在人生歧路上徘徊已久的陆羽,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学子生涯,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孤苦无依的陆羽,都得到了李齐物的关怀和照顾,这对陆羽后来能成为唐代著名文人和茶学专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陆羽课余之际常去西龙尾寻找中草药,为同学治病。一次去采撷野菊花,在半山腰一块一丈方圆大坠石旁发现一泓清泉,后请人开凿泉井。此井旱而不涸,满而不盈,清冽透亮,甘甜爽口,被后人取名为“陆羽泉”。
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礼部郎中崔国辅被贬为竟陵司马。是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与崔国辅相识。两人经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崔国辅长于五言小诗,并与杜甫相善。陆羽得其指点,学问又大增一步。他们两人往来频繁,宴谈终日,情谊日渐深厚,成为忘年之交。天宝十五年陆羽为考察茶事,决定出游巴山峡川。行前,崔国辅得知陆羽想致力于茶学研究的宏愿之后,毅然赠予他白驴和乌封牛、文槐木书箧等物,从财力上支持他进一步钻研茶学的远大志向。
妙喜寺皎然识相知 立壮志陆羽著茶经
陆羽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到达了吴兴,在乌程县杼山的妙喜寺与诗僧皎然相识,此后他就住进了妙喜寺。陆羽自与皎然结识,直到他们相继辞世,历经四十余年,交情始终不渝。真正达到了生相知、死相随,佛缘高情,生死超然的境界。
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吴兴山间,闭门著述《茶经》一书。期间他经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蘑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时人称谓今之“楚狂接舆”。四年后,他根据在三十二州的调查资料,写成《茶经》初稿。其后,在大量读书、翻阅资料的基础上修订成书,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茶经》一书在皎然的帮助下,得以付梓发行。
《茶经》全书系统总结了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学、茶艺以及陆羽自己的体会,包括茶的起源、种类、特性、制法、烹煎、茶具、水的品质和饮茶风俗、名茶产地以及有关茶叶的典故和药用价值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茶学研究体系。
《茶经》分为三卷,共十个部分,计七千余字,其思想与格调幽深清丽,主要内容包括:一之源,概述中国茶的主要产地及土壤、气候等生长环境和茶的性能、功用;二之具,讲当时制作、加工茶叶的工具;三之造,讲茶的制作过程;四之器,讲煮茶、饮茶器皿;五之煮,讲煮茶的过程、技艺;六之饮,讲饮茶的方法、茶品赏;七之事,讲中国饮茶的历史;八之出,详记当时产茶盛地,并品评其高下位次;九之略,是讲饮茶器具何种情况应十分完备,何种情况省略何种;十之图,陆羽主张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置诸座隅,以备便览。
公元799年,陆羽在年近古稀之际回到湖州青塘别业定居。在那里愉快地度过了晚年,于公元804年辞世,终年七十二岁,葬于湖州天杼山。他逝世之后,后人尊其为“茶神”,不仅在生产、品鉴等方面,就是在茶叶贸易中,后人也把陆羽奉为神明,凡做茶叶生意的人,多用陶瓷做成陆羽像,供在家里,认为这有利于茶叶贸易。他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载有陆羽的一首歌,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品德:
不羡黄金罍,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来。
来源:看杂志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