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之后,习李体制成型。人们或期待,新官上任三把火。于是留意到,习李二人各有说辞。习近平强调“反腐”,李克强则大谈“改革”。
但仔细检点,习李二人的提法,却并无新意。如果真要反腐,做一件实事就够了,那便是,立法公布官员财产。如果这一条做不到,那就是假反腐。至多在中、基层做点文章,在层出不穷的腐败案件中,挑出几单,“从重从快”处理,官方媒体大肆炒作一阵,借以展示新官姿态,忽悠民心,如此而已。这类选择性“反腐”,绝对不会涉及高层。即便把薄熙来的案子了结了,也不过就是在一只死老虎头上踹上几脚,演完权力斗争的折子戏。
李克强谈经济改革,而不提政治改革,摆明就是老生常谈。连旧瓶新酒都不是,而是旧瓶里装老酒。经济改革已经唱了34年,越唱越流于形式,越唱越陷入停滞。而当下中国,最缺少的,恰恰是政治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也是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前提。不提政治改革,就是拒绝改革。
习近平声称:“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其实,中南海新老几代已经有共识:当今之势,腐败,才是全党团结的黏合剂;上下官员一齐腐败,利益均沾,才能同舟共济。按中共的行话,确保组织性,才是中共的执政优势。毛泽东有言:“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里的纪律性,指的就是组织性。用腐败来确保中共组织性,是江泽民的一大发现,江叮嘱全党“闷声发大财”。
至于薄熙来、陈良宇、陈希同等人的出局,并非因为腐败,而是因为权争。尤其,犯下挑战最高当权者之大忌。换言之,违反组织性,破坏既定游戏规则,必扫地出门。
循此规律,大谈政治改革、并愈谈愈真的温家宝,也由此遭到报复:高层有人故意防风,以“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将其家人财产反复晾晒于美国《纽约时报》,使温百口莫辩,以至于,还未卸任,就提前“跛脚”,形同被废。
李克强声称:“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又说:“不干可能不犯错误,但要承担历史的责任。”但纵观李克强本人在地方上的作为,就是因为“不干”,才避免了“犯错误”,即,避免了犯下损害与前任、高层、政治老人等关系的错误,在他身后,不惜留下河南艾滋病灾难、辽宁矿难频发等历史责任,最终得以平步青云,官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二把交椅。
李克强深谙中共官场为官之道:摆平关系,无为而治。所谓“政绩”,就是关系。反观汪洋、李源潮,皆因不精于此道而不得“入常”。薄熙来、陈良宇、陈希同等,虽是另类例子,但原理相同。
李克强会见美国商界领袖,拉上邓小平女儿邓榕作陪,再显其关系学:或对邓榕炫耀其风流倜傥;或对邓家投桃报李;或对保守派传递友善信息。中共官媒紧急撤下有关邓榕出场的报道,又似乎表明,李克强自作主张,弄巧成拙,在中南海惹下不小风波。
习李接班,不得不摆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姿态,但,在5个大龄常委和政治老人的严密监控下,权力被架空的习李,又怎么可能有所作为?
“反腐”和“改革”,都是假命题。更大的假命题,还有所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单纯经济增长当做“伟大复兴”,把一个暴发户,当做重新崛起的“伟大民族”。其实,言“复兴”,不过是中国共产党的复兴,从一个“打土豪分田地”的穷人党,摇身一变为一个无官不贪、腰缠万贯的富豪党,再借权力之便,向外国大量转移资产、子女、亲属。如此败家子行径,对中华民族,益也,损也,岂非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