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今天报道,因安全问题没有达标,赞比亚政府已收回中国商人徐建学兄弟所拥有的科蓝矿业有限公司(Collum Coal Mining Industries ltd,简称科蓝煤矿)持有的三张牌照,被没收的煤矿将由政府管理,直到找到合适的投资者。科蓝煤矿在赞比亚的纠纷,已经不是头一次了。
科蓝煤矿的70多名中国人都从事管理职位,600多名矿工几乎全部是赞比亚人。两者界限分明。煤矿自2003年开工后劳资纠纷不断,曾多次发生罢工和肢体冲撞。2010年10月15日,因劳资纠纷引发骚乱,两名监工吴玖华和肖利山端起猎枪,向矿工平射,打伤了11名当地矿工和一名群众。事发后,吴玖华和肖利山被赞比亚警方拘禁。外交部和中国驻赞比亚使馆也被迫介入。2012年08月07日科蓝煤矿再次出现劳资纠纷升级事件。数百名当地工人对矿区发起冲击,造成中国员工一死四伤,其中一人伤势严重,另有两名当地员工受伤。
科蓝煤矿此次遭遇,追溯起来,早有预警。2006年6月,赞比亚当局一度关闭科蓝煤炭,称该公司的工人在没有防护服或防护靴的情况下,就被送到井下作业。据来自科蓝煤矿在赞比亚另一个工程项目的经理介绍,尽管“煤矿的纠纷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员工劳动保护和福利的不足,但主要原因则是与当地利益集团产生的冲突”。赞比亚当地人为了抵抗中国人对赞比亚煤炭资源的控制,采取了激进的做法,就是在科蓝煤矿承包的区域内公然进行非法开采。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一味纵容当地人的非法行为,结果导致了中方与当地民众的冲突。(编者按:非洲的资源民族主义复兴蔓延速度之快之广,使得在非洲的大部分海外投资者面临着极高的风险)
严格来说,科蓝矿业应该不算纯粹的中国民企。2003年赞比亚开放矿权,其创始人徐建学在赞比亚当地注册的公司。其注册资金也不是来自中国本土。因此中国使馆也只能约束“中国公民徐建学”,无法对“赞比亚法人科蓝煤矿”加以制约。
固然科蓝煤矿在赞比亚的生产管理上有自身的问题。但是,赞比亚的投资环境对中国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来说困扰不小。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对赞比亚的投资由之前的国际援助转为企业行为。据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2009年公布的清单显示,中国2009年在赞比亚的投资金额已达880亿美元。其中,780亿美元来自国企,余下的100亿美元都为私人投资。这些私人投资大多数为国内的私人企业。对于赞比亚这类本身极度缺乏成熟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的国家,私人公司所面对的投资风险是极其高的。2011年赞比亚总统大选中,现任总统Michael Sata就是运用“驱逐中国投资者,断绝与中国关系”等言论吸引了大批赞比亚蓝领支持者,从而击败前总统Rupiah Banda。2012年7月,赞比亚提高了不同工种的最低工资水平,平均增幅达67%。当地报纸报道,中国驻赞比亚大使警告说,上调最低工资水平威胁到了中国的企业。
与国企相比,中国私企往往只能在收益和附加值低的领域经营,这也造成这些企业无法规避生产风险。为了节省开支,增加收益,私企往往采取低工资,低福利以及提供相对差的工作环境。同时,大部分中国公司对赞比亚法律了解不够,管理方式水土不服也是造成摩擦不断出现的原因。据赞比亚矿业部下属矿山安全处首席机械监察员Brighton Kateka说:
“中国人的工作方式在我们看来有点不习惯”,“中方管理人员会因为工人浪费时间而对其进行训斥,但是我们认为让工人超负荷工作带来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