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CHINESE中文网讯,中国中长期贷款占比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以往有着良好的相关性,但在今年一季度末二者却出现较大背离。尽管短期内投资还可能小幅回升,但却暗示负债投资的效率降低以及长期金融风险上升。
2013年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81万亿元,同比增长20.9%。这一增速较2012年末仅增长0.3个百分点,而较1-2月份还下降了0.3个百分点。
而在早先央行公布的2013年一季度金融数据显示,新增人民币贷款2.76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1.4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占比从2012年末的35%快速上升至52%。
对企业而言,中长期贷款往往对应着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供给。因此一直以来,当年累计中长期人民币贷款占比和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增速变化趋势基本同步,尤其是自2011年二季度后,二者具有更加明显的相关性。但在今年一季度末,二者走势出现背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李一衡4月15日发布其研究报告称,中国已经过度投资,由于边际效应递减,中国未来要保证同等经济增长,需要越来越大量的投资,所以这种发展模式不能持续。
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投资占GDP的比重已接近50%。2007年至2011年,为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中国政府进一步提高了投资比重,中国这一时期已经过度投资。以投资占GDP的比重来看,超出均衡水平12-20个百分点。
李一衡认为,中国过去20年间出众的经济增速与长期保持大规模投资有关,但由于边际效应递减,未来要保证同等经济增长,需要越来越大量的投资,所以这种发展模式不能持续。在这一方面政府已经意识到面临的挑战,并且加快采取措施致力于调整经济,减缓投资增长,并促进消费。
研究报告认为,由于中国投资的融资来源主要为国内储蓄,所以中国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较低。然而,并不意味着中国这种投资行为没有成本和代价,相反,相应成本将通过各种隐性的财富转移形式被分摊到其他各个经济部门。
李一衡认为,中国高储蓄率并不合理,因为在金融系统的控制作用下,实际上形成了居民和中小企业对大企业进行补贴和财富转移。因此,当其他国家过度投资的高额成本通过银行资金压力或外汇市场危机形式爆发时,中国的经济危机则可能发生在脆弱补贴系统的某一个环节。
报告称,在金融部门作用下,在中国为高额投资进行融资所造成的巨大负担实际上为居民所承担,该负担每年约为GDP的4%;同时,由于大企业被赋予了融资优先权,中小企业为获得资本支付了更高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