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文章分析了中国吉利集团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制造商两年多之后仍面临的企业文化差异挑战。吉利创办人李书福最近接受瑞典电视台采访时说,沃尔沃车的内部设计“斯堪的纳维亚感觉太浓”,《金融时报》记者就此探讨中国和瑞典这两家企业联姻后的文化融合情况。文章说,沃尔沃的员工声称李书福的这句话被断章取义了,但吉利集团方面则毫不含糊地表示,不管李书福原话如何措辞,他的意见很明确,即沃尔沃不光是品牌“太瑞典”,公司目前的管理层也一样。文章说,沃尔沃的一名高级员工解释说,李书福不说瑞典语和英语,而沃尔沃的管理层不懂中文,这就“容易产生文化误解”。《金融时报》记者指出,这种“误解”如果造成沃尔沃在中国生产的计划被延误,其影响就不只限于企业文化范畴了。
实际上,吉利-沃尔沃如何应对、处理和管理内部文化冲突,很可能是在为中国汽车产业和中国资本的海外并购辟路。文章引分析人士观点说,吉利收购沃尔沃被看作是中国汽车制造业和中国品牌整体的全球化努力的一次测试。分析人士指出,吉利需要保证这一收购行动成功,因为牵涉到集团的财务平衡;沃尔沃也需要保证这一联姻持续,因为事关这个世界品牌的存亡。跟其他许多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项目一样,中方需要探索如何真正实现买来的这些外国品牌的价值。虽然沃尔沃高层人士称“文化冲突”属于媒体的想象,日常运作中其实双方有很多交流,而且吉利和沃尔沃不是合资企业,都属于同一个老板,但也承认李书福确实在敦促瑞典方面“加速”,而沃尔沃的传统并不以速度见长。文章还引述另一位沃尔沃高级员工说,虽然与吉利联姻后沃尔沃的盈利表现大为改善,但公司管理层对中国确实知之甚少。
文章说,今年晚些时候沃尔沃车厂开始在中国生产后,对中国的了解和知识会逐渐增多,而这无疑将有助于沃尔沃实现在中国销售持续增长的目标。不过,文章也引述汽车业分析人士说,李书福希望沃尔沃的“瑞典色彩”淡化的理念可能是正确的,因为“瑞典味”不那么重的沃尔沃车在中国可能更畅销,正如其他世界顶级品牌在中国都有“高度地方化”的版本。地方化涉及到细节,比如沃尔沃的家乡冬季漫长而黑暗,人们喜欢车里色调明亮,而在中国黑色的车内装璜被认为是豪华的体现。文章说,也许李书福的“感觉”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