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惰性或毁掉中国经济

发表:2013-12-27 08:3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3年12月27日讯】在金融业中,一些潜在的金融风险还没有显现出来,制度惰性隐患正在逐渐积累。

金融是现代国家经济的血液,为一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在近几年的统计中,中国最赚钱的四十个企业中,其中半数为金融企业。金融企业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企业,说明中国的经济结构处于一种很不合理的状况。除了嫌贫爱富之外,银行的税费项目有850多项。

几乎所有的金融企业都是在举着屠刀宰杀中国的储户。因此,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强调,“金融业主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不要搞自我发财之类的东西。”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经济社会中影响广泛、作用深远。谈及金融,人们很容易将其与实体经济割裂视之,将其天然地归结为虚拟经济的行列,实则不然。

纵观金融体系的演进,其发展历程就是改进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过程。可以说,金融体系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服务实体经济。

诺贝尔奖得主卢卡斯曾说过,“金融的发展是跟随实体经济需求的引导,当实体经济有需求时,金融就自然而然发展起来”。

从信贷市场到证券市场,从原生品到金融衍生品,金融每一步创新的背后都是实体经济需求的支持,也只有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金融创新才具有生命力。

换言之,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存在的依托和利润源泉,金融业利润的最终来源是实体经济,其本质是对实体经济剩余价值的分割。金融的根本意义是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在识别风险与机会的过程中,促进实体经济的更好发展。

世界上多次经济危机,特别是最近的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从根本上看是实体经济出问题了。目前,世界的实体经济,包括中国的实体经济,都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重点发展实体经济符合中国产业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众多发达国家,提出“回归实体经济”的口号,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到目前为止,全球实体经济整体发展依然不景气。

回归实体经济,首先要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闭幕,未来几年中国很可能进入新一轮改革的高潮,这样的时刻银行业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实体经济共同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加快自己的转型,是每一位银行家都面临的重要课题。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的是,尽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口号喊了若干年,政策措施也出台了一箩筐,而金融业自己仍然“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只顾埋头赚取自己的利息差,“惰性十足”。

所谓金融惰性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方式上过分依赖传统业务,而传统业务收入和利润又过分依赖存贷款息差的一种金融现象。

目前,传统业务仍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主导业务,而传统业务中95%以上的利润则来自存贷款息差。四大国有银行中,除中国银行外,另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息差收入均达到了总收入的90%以上,其他股份制银行的这一比例大致也都在70%以上。

利差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实际是一种非常尴尬的经营局面,也是金融惰性的集中体现。

在这种惰性思维和模式下,金融不断“异化”:原本是从金融业到制造业的信贷业务,在通过一系列“加杠杆”的金融运作后,变味为从金融业到金融业的资金业务;发展观的偏差,造成了许多金融机构不切实际的盲目扩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变成了“钱生钱”的虚拟游戏;在银行体系到处蔓延的“钱荒”表象之下,是实体经济不断失血的恐慌。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血液,金融的健康稳定事关中国的现代化大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只有金融业健康发展,中国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展望未来十年,经济结构转型是主线,而改革开放则是转型的推动力。其中,金融业作为配置资源的工具,则是改革开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抓手。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十年,中国GDP规模一跃位居全球第二。但与此同时,在金融业中,一些潜在的金融风险还没有显现出来,制度惰性隐患正在逐渐积累。

中国央行在其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中也频频强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如何克服金融体制惰性?一直以来,利率、汇率市场化这两项改革,被视为金融改革诸多任务中最艰巨、最具基础性意义的改革。

当前金融领域出现的一些扭曲,资源配置效率过低,追根溯源,主要问题就是利率、汇率市场化步伐跟上经济的转型发展。

以利率为例,尽管这些年有进展,但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管制并未消除,由此造成了一系列问题:银行享受利率管制的制度性红利,利润规模庞大;存款利率赶不上物价涨幅,存款贬值,催长了银行理财产品、银信合作产品等“影子银行”业务;受管制的贷款利率无法抑制投资冲动,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等等。

双轨制的利率机制严重制约信贷资金的有效分配,管制利率条件下所形成的真实负利率则严重影响居民个人的储蓄投资收益,同时亦扭曲企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真实盈利能力和经营水平。

考虑到中国利率传导机制还不甚通畅,目前应稳步、持续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进程,重点应是存款利率市场化。保持宏观经济均衡,使市场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对于防范金融危机,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中国政府应审时度势,适时、适度地将存贷息差逐步缩小到国际水平或接近国际水平。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