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01月06日讯】有几个朋友的孩子考进了美国的常春藤名校一流高等学府,家长们在一起,都羡慕地不得了,戏称学子们爬藤成功。第一代移民来了美国,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为第二代移民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们没有父辈的艰辛,幸福地享受父母移民后的福利。
美国申请大学通常是孩子们想报考什么大学,考了SAT(美国大学入学统一考试,孩子们从上高中后想考就可以报名,一年可以考几次,主要是考英文和数学)后,一上十二年级,高中毕业生们,可以根据考试的分数和个人素质,申请无数所大学,SAT成绩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不过,大学不会只靠成绩录取,还会参考孩子们高中表现、老师评语、个人履历和个人自我评估,想上好大学,不能刚愎自用,但一定要信心满满,只有将自己夸成一朵花,才能引来大学采蜜。
两个上哈佛的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没有显赫背景便让哈佛刮目,也不是富豪家族给哈佛捐款而被优先考虑,他们都是在公立高中接受的美国政府免费义务教育,和美国普通中产的孩子一样,进行着公平的竞争。父母的背景则截然不同,却是殊途同归。
女孩子是在费城市中心的一所公立学校上学,那是间很特别的公立学校。费城市区的一般公立学校,普遍口碑不是很好,不过女孩就读的学校在全美享有盛誉,上次奥巴马来费城树立他的亲民形象时,还专门去那所学校访问。
美国通常是家住在那里,孩子就可以无条件地去该区的公立学校免费上学。那所公立却很特别,实施的是精英策略,所有的孩子都是考进去的,没有后门。进去后也不是一劳永逸,学校每年会淘汰百分之十的学生,如果成绩不达标,在年底会被淘汰出去,换一批新生进来,学生池永远是活水。这其实很残忍,不过对于想在其中就读的学生,则是别无选择,里面就读的竞争激烈,可想而知。朋友的女儿能进去,已是出类拔萃的结果,更能在班级里面名列前茅,则是自身努力了。
朋友是通过家庭移民来美国的,没有在美国读过书,一对上海夫妇,太太帮人开店,先生做导游,不过是在异国他乡谋生而已,并没有任何时间去管理女儿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女孩子却在学校一直竞选做班长,社会组织能力一流,还精通一门乐器,被哈佛录取似乎情理之中。朋友每每提起女儿,都摆手说无任何经验分享,女儿所做的一切,他们做父母的一点都没有参与,能做到,只是把她生在美国而已。
另外上哈佛的男孩,刚刚在那里完成了本科后,又继续考上了哈佛的法学院,前途无量。每次给朋友打电话,十有八九夫妇俩都在电话那边吼:正在波士顿看儿子呢。他们把儿子能考上哈佛看成至上荣耀,是他们这么多年培养的结果。
此夫妇先生在美国做医生,太太在实验室做研究,属于知识分子,自然对独子的教育厚望深管。男孩其实是在中国出生的,只是在很小的年纪,随着来读书的父母远离故土,在美国成长,自认是美国人,适应能力比父母还快。
朋友一开始,就在学区好的费城郊区小镇租房子,为的就是让儿子能进入能被常春藤盟校青睐的公立学校。后来渐渐稳定,朋友更是竭尽所能,贷款买了所在地高中学区绝好的房子。朋友可以在数理化上帮助儿子,但文科英文方面,便是儿子孜孜不倦地自己钻研了,儿子的英文书写能力超出众,能进哈佛法学院可能源于此。
朋友总是神秘地说,儿子能进哈佛,他们没有做什么,全在儿子,这可能是华裔父母惯有的谦虚。不过儿子总是说,他能进哈佛,父母功不可没,每年父母都送他回中国补习中文,造成他双语的优势。上了高中后,他每次回中国,都去穷乡僻壤教孩子们英语,这对于他的哈佛申请很加分;还有去少林寺练功夫,让他的履历有些与众不同。哈佛喜欢独树一帜的孩子,而不是仅仅能考高分的书呆子。
当然,哈佛还是看成绩的,这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是最得心拿手的,考高分不在话下。顺便说一句,两个孩子的SAT都是满分,在美的华裔孩子,能考满分的,有一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