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制服的年轻警察手持配枪,枪口正平行对准一个残年之躯的惊慌老太。
【看中国2014年01月08日讯】前天上午,一辆满载橘子的大货车在甘肃柳沟河高速出口不幸发生侧翻,一车橘子几乎全部散落在路上以及匝道下方的农田里。事故发生后,附近居民闻讯而来,并开始大规模哄抢散落一地的橘子,场面一度失控。情急之下,民警掏出配枪,在对空鸣枪示警才得以控制局面。
随着媒体的报道,哄抢事件的更多细节被挖了出来,“货车侧翻村民蜂抢橘子”的新闻迅速在网络上引发讨论热潮。尤其是当一位民警用枪指着一位老太的新闻图片曝光后,更是将讨论推向更加激烈的程度。照片中,身穿制服的年轻警察手持配枪,枪口正平行对准一个残年之躯的惊慌老太,画面感极其强烈。
很多网友在讨论警察“动抢”是否合理。不过,随后《兵器》杂志编辑袁风以其专业知识告诉网友,从枪支外观判断,该枪应该是齐齐哈尔雄鹰集团的10毫米防暴枪,是打不死人的,只是基层民警随身携带、自卫防暴,处置轻微治安案件的常用武器。
尽管如此,但强烈的对比画面还是让人唏嘘不已。微博公知王冠雄称,这是一张可以载入史册的新闻照片。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陈胜军则在微博上写道:看到年轻的警察持枪对着一个老太太,不让她抢橘子,我心里五味杂陈。我想,1、这老太太家里可能很穷;2、老太太喜欢占便宜;3、如果她继续哄抢橘子,警察真的会开枪吗?
此次哄抢事件由于警方动用了枪支,所以引发的热烈相对热烈。其实,只要用“哄抢”作为关键字在搜索引擎里随便搜索一下,便可瞬间回顾近几年来几十起哄抢事件:从抢香蕉、抢西瓜、抢葡萄、抢菠萝到抢洗发水、抢玻璃杯、抢大米、抢冷冻鸡鸭等等。更为令人无语的是,2011年12月底,郑州农民韩红刚打算将数万斤滞销的萝卜免费赠送给市民,结果引发大规模哄抢,他种在地里的红薯、辣椒以及其他蔬菜也都被悉数被抢,数万元的蔬菜顷刻间荡然无存。
如此密集频繁的发生哄抢事件,并非简单的素质低下、道德沦丧、国民劣根性便能解释得了。号称“有态度”的网易“另一面”曾做过一期专题,对诱发哄抢的诸多因素有过极为精彩的论述,1、当物品散落,产权清晰度和受保护程度减弱时,容易被视作“公物”且导致乱拿滥用;2、不能便宜了别人的心理,让大多数人都会跟在第一个动手的人后面,加入哄抢大军;3、混乱状态下的人群责任更分散,“法不责众”的心理让大家心存侥幸;4、当秩序发生混乱时,出现趁乱谋利、趁火打劫的几率自然变大;5、个人心理易受其所处群体心理的影响,因而很容易随着周围的一起参与哄抢。
当然,上述观点只是从专业的角度论述了诱发哄抢的各种原因,但却并没有解释为什么独独是中国内地频繁爆发哄抢事件。在欧洲其他国家,尽管也曾有过哄抢,但至少没有中国如此大面积、高频次地发生此类事件。而接二连三的哄抢事件也催生了一个崭新的词汇——“中国式哄抢”。在搜搜百科“中国式哄抢”的词条里,如是写道:中国人的哄抢潮并不是就此一次,抢盐、抢水、高速抢货物,各种雷人囧事背后也不乏另一个群体的辛酸与无奈。
民众在五一假期涌入金饰店抢购黄金。(看中国配图)
其实,这个词条概述的前办半句讲述的是中国式哄抢的另一面。2013年4月中旬,国际金价暴跌,从而引发了中国大妈们的抢购热,全国各地出现疯狂的抢金潮:在长春,多家金店销量同比翻两番到三番,出现多宗百万以上订购大单;在杭州,国际珠宝城比以往提早三个小时“迎候”购金者,应接不暇还要限号;在广州,金店老板形容买家“像是在买白菜一样”;在香港,“五一”小长假期间内地“扫金族”蜂拥而至,为应付黄金短缺,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紧急向伦敦和瑞士金库购入四倍于平时的金条。
因为这次抢金潮,也让“dama”这一崭新的英文单词首次登陆《华尔街日报》。香港议员黄毓民曾在讨论是否向四川雅安震区捐款时,愤愤然地说到:“朋友儿子结婚买金,结果都被强国(与大陆网民口中的“天朝”类似)人民买走,还捐什么捐!”
除了像“买白菜一样”买黄金的中国大妈,温州太太团亦是中国抢购大军中的一员,她们的购房版图东起辽宁大连,西至新疆伊犁,南到海口,北达内蒙,足迹遍布全国的省会、中心城市与二级城市,如今甚至县级城市也不放过,所到之处,往往大批量采购,甚至整栋成片购买。
如果你只是看到许多年迈老太趴在地上颤颤巍巍地抢几个橘子,你会感到气愤或是辛酸;但,当你看到中国大妈像买白菜一样抢购黄金、抢购房子的时候,你会不会感到失落甚至是不平衡呢?无论是抢橘子的老太,还是抢黄金的大妈,它们一起才得以构成一个完成的“中国式哄抢”的概念,二者缺一不可。
或许,我们可以武断的认为,正是因为有了疯狂的中国大妈和温州太太团,所以才催生了数量庞大的抢橘子老太太。在这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国度里,大家信奉的是丛林法则,上层瓜分国家资源,底层哄抢他人物品,唯一不同的是,前者光鲜亮丽,后者衣衫褴褛;前者猎食全国一掷千金,被奉为“土豪”;后者则跪趴在地哄抢橘子,被警察持枪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