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03月17日讯】每年3月的全国两会是中国一套重要的政治架构,而对于生活在北京、规模愈加庞大的“外国人”来说,却是另一番印象。通过采访和收集资料发现,北京的天气、交通、住房、食品安全和工薪福利等引起他们较为普遍和强烈的关注。与之相反,这些物质生活宽裕的人们却鲜有知道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对相对封闭类似“密室”的中国政治并不瞭解,也缺乏瞭解的兴趣。
如今的北京大街、商馆、饭店、公司、酒吧、地铁、景区等处,各种肤色的非当地人的身影日益增多。尤其是北京东三环一带,集中了大约80%的外国公司和商社,国贸、燕莎、亮马、使馆区等地则成为外国人租房的热门地段。位于四环外东北角的望京地区已经知名的韩国人聚居区,数量早已破万。
来自纽约的Joel Bugas和Justin Ternullo说,他们的工作分别是管理顾问和网页设计师,这次是到北京来旅游,两天后就要再去上海游玩一番。两人均认为,北京和纽约是可比较的(conparable)。
JoelBugas认为,北京与纽约最大的区别在于北京地域的广阔。北京的地铁二号环线环绕的地区就相当于整个纽约城的面积。Ternullo则表示,与北京相比,纽约更加多样化。在纽约能见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而在北京,人种和文化比较统一,见到的大多是中国人。
两人还说,他们来北京当天雾霾非常严重,因此最关注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北京的交通拥堵也是一个问题,这一点与纽约较为相似。另外,中国政治如何对他们几乎没有影响,因此也不太关心。
]
在正在召开的中国全国两会中,雾霾也成为一个避不开的焦点问题。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治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打一场攻坚战。
同样来自美国的Daniel在北京担任某一留学机构顾问。他说,自己已经在北京工作、生活了四年时间,对于北京已经十分瞭解。不过,对于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却同样不甚了了。
在Daniel看来,中国与美国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庞大的人口数量,这是在思考任何问题时都避不开的问题。而且正是因为这一点,北京的交通非常拥堵,不论去哪里都在路上消耗非常多的时间。虽然他住的地方离工作地点约2千米,但是他也往往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
事实上,除了中国人口过多的因素,另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原因则是北京汇聚了过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所以才吸引中国人争向涌入并渐至饱和。北京市越来越多地着手遏制在京人口继续增长,迫使吸引人口过多的低层次行业迁出北京。不过,这种做法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关键问题是如何在不过多地损害已经在北京生活多年的人们的利益,尽量使其主动、趋利、自愿地进行迁移。其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至少包括住房、工作、社保、户籍等种种复杂且容易产生矛盾的问题。
家住三里屯的Corinna一年半前从德国跟随丈夫来到北京。Corinna现在是家庭主妇,丈夫是工程师,两人养育着三个孩子,而且孩子们都在中国上高中。
Corinna觉得最难忍受的是北京的雾霾,而且在交谈中多次提到这一问题。她对中国政府最大的期待就是解决雾霾问题。她说,中国与德国最大的区别就是德国各方面都比中国干净整洁,包括空气。Corinna表示自己对中国的政治有些瞭解,也听说过两会。她用“沉重(heavy)”一词来形容对中国政治的印象,而且觉得中国的政策没怎么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Corinna还说,来中国之前从新闻或其他渠道听说中国的管控很严格。另外,也听说了昆明火车站的恐怖袭击事件,认为事件绝对属于“恐怖袭击”,她说无论哪一种族进行如此暴力的杀戮都是恐怖的。
Corinna希望两会能够出台先有益于中国人和整个国家的政策,之后才逐渐影响到世界。她还说,孩子们在中国生活学习非常愉快,很喜欢这里,真切希望中国能够在环境、便利方面得到改善。
Peter和Marry在几年前在北京相识,后来结婚,再后来有了一个女儿,有着简单的工作和简单的生活,对于政治,也不太瞭解。他们说,自己一家在北京过着幸福的生活,被问到最关心的事时,Peter说希望一家人能永远在一起,孩子能快乐成长,然后一起大笑起来。
北京南边一家德国公司从本国带来很多员工到中国工作,这些员工一般都是一起活动,经常到外边食堂就餐,吃中国饭菜。虽然公司里也有一些中国员工,但是总体上与北京当地人的交流比较少。
该公司中层员工Markus说,虽然已经来到北京3年了,但是其中的大多数仍然不会说中文,还有一些人的英语也不是很熟练,大家基本上都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Markus还说,他们的事情一般都委托公司办理,自己至今没有同中国政府任何部门有过交流,所以,对中国政治基本上完全不懂。另外,Markus多次提到中国的饭菜各类很多,很好吃。
销售部主管Tim则表示,自己经常同中国人包括中国政府打交道,他们与中国人相互尊敬,但是在做生意时有着很多中国式的规则。对于这些,自己现在已经十分熟悉了,并且公司在这方面适应得很快,做得很好。Tim还说,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已经做得很好,但是在普通个人层面与德国还是有着一些差距。他强调,中国有必要在教育层面作出更多的改变和努力。
Jason来中国已经20多年了。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作为交流学者在北京大学任职,现在是当地一所大学教授。他表示,自己当年就觉着中国将是非常有前景的国家,后来也一直没有为当年的决定后悔过。Peter最关心和担忧的是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他知道这种问题的严重性和对社会的影响,也希望两会能够面对这些问题并提出扭转和解决方案。
来自法国的Lucas背着一吉他。他说,自己在北京主要从事一些吉他教授工作。而对于中国政治则完全不太瞭解,更没有听说过两会。Lucas还说,中国现在有很好的艺术发展环境,只是很多学习者只是将其作为一种业余爱好,这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
pJune原是美国来的留学生,毕业后在北京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她说,自己已经适应了北京的生活,基本可以算是一个北京人了。June对中国两会有些瞭解,但是因为和自己关系不大,却不是特别关心。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更好的成长环境,但是因为北京环境太差,已经在和丈夫商量是否要到美国去。
Shanna来自英国伦敦,从事媒体有关行业。Shanna说,她对中国政治算是比较瞭解了,当然也知道两会。而且,对于当下正在进行的反腐和打某只“大老虎”也很关注。她认为,中国打击腐败的行动是十分必要的,但自己更希望普通人能够获得更多的福利和权利保障。而且她也注意到,人们在这方面的需求也非常强烈。
据中国官方数据显示,自2000年起,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人数每年增长10%,主要来自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非洲等地。截止到2011年年末,从原有的74,000人已经增长至220,000人。其中,韩国人是北京外国人口中很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