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小学中的学生(法新社)
【看中国2014年08月30日讯】9月来临,新学年开始,凤凰卫视报道了一位15岁女孩辍学打工,为哥哥上学挣钱。这绝非典型事件。在农村地区,适龄儿童和少年的辍学问题长期存在,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辍学。根据1986年义务教育法,小学和初中属于义务教育。当下中国农村辍学,集中反映在初中阶段。
随着乡村的凋蔽,乡村学校也衰落下去,大量村庄原有的乡村小学废弃,农村儿童上学问题和乡村教师的命运是中国没有合法地位、仅有的一些NGO重点关注和支援的对象,杯水车薪。这一与中国第二大经济体极不相称的社会现象,引起很多研究者关注。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是对三个省份的262所农村初中进行连续五年的跟踪调查,对18474名不同年级初中生进行了访谈,得出初中生累计平均辍学率高于18%,最高为31%。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初中辍学学生每年有百万之多。而中国官方最新公布的初中辍学率是2.6%。如果这个数字是真实的,意味着中国已经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显然,这不是事实。在城市,中学毕业之后,进入为期三年的高中教育已是惯例,大致可以达到90%的比例,而在农村,上高中的学生则稀少得多。
造成农村辍学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首先是“上学成本”。尽管在义务教育阶段免除了学杂费、教科书费、住宿费,还有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和营养膳食。但是,对于农村的穷困家庭来说,包括衣、食、住、行和通信费在内的各种直接支出的“上学成本”年年增加。最贫困学生的中学辍学率是其他人的两倍。“计划生育”在农村执行得虽然凶狠,但是家家户户还是多子女。而多子女家庭牺牲女孩子,专供男孩子读书的情况比比皆是。选择打工,而不是读书,除了读书花费大,就是学校和老师的匮乏,教学环境和质量的低下。
此外,还有机会成本。外出打工至少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减轻父母负担,这是贫困家庭的头等大事。和许多国家不同,中国高中收缴学费,实行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和社会资助补充的政策。这一政策在很多农村地区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因为穷困农村一般都在边远地区,学生散落分布,只有到镇上或县城上高中,需要住宿,加书本费、杂费,以及衣、食、住、行和通信费,每年动辄数千元,难以承受。尤其是那些父母生病和家庭发生变故的家庭,其子女只有选择辍学、打工。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原因是:自1990年代以来,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却受制于户籍制度,不得在城市入学,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乡上学。失去父母照顾的孩子,其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深受影响,导致辍学。此外,在以往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中,大上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世界工厂,使劳工的就业机会增多,也使低技术含量工种的工资上涨,刺激了农村初中生和高中生中断学业,加入农民工行列。然而,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公路铁路为例,绝大部分已经完成,世界工厂也已不再。
毫无疑义,农村孩子辍学的背后是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和教育资源分布长期失衡,是制度性痼疾。8月21日,中国教育部针对2013年以来,部分省份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调高学费标准,打破执行了十多年的学费稳定政策的情况,提出在“制度上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连义务教育法都没有约束力和保障,更遑论一项政策。人们关心的不是口号,而是如何落实基本解决农村辍学问题的具体行动方案和时间表。
不要低估农村孩子辍学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教育,特别是中等教育是促进现代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几乎所有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转型的国家,初中和高中入学率与经济增长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如果中国执政者和教育部门,不采取断然有效措施,大幅降低农村辍学比例和规模,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大量低素质人口不仅制约中国的竞争力,动摇所谓经济大国的根基,还会加大向现代国家转型的负担。最终,这一社会成本都要由国家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