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人眼中,镖师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职业,老北京八大镖行的传说,令人神往。
其实,镖师远没有那么神秘,真正好镖师以保护客人、财务为要,不以好勇斗狠为能,甚至刻意回避正面战斗。老北京开镖行,应在清雍正时期,因当时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安定,南北游商往来甚伙,急需专业人员来保护安全。
北京城最早的镖师多来自保定,因华北平原自古就有开镖局的传统,《金瓶梅》中即有记载,说明至少在明代这个职业便已经存在了。初期镖师使用的武器是短矛,俗称“梭镖”,因为它既可以对战,又可以投掷,通用之外,价格还很便宜,普通村镇的铁匠便能制造和修理。所以,传统镖行货车沿车帮,要插上两排梭镖,镖头冲上,并在镖杆上挂小旗,十分显眼,镖行之名,即从此来。
清代对武器控制甚严,民间严禁拥有弓箭,而弓为百兵之王,习武必以此为开始,既然朝廷不让练,镖师只能改练弹弓。清代弹弓与弓箭相似,但力道略软,只可发射泥丸。
镖师必备的技能是所谓的“三会一不”。
所谓三会,一是会搭炉灶,因为保镖经常要在野外过夜,不会搭炉灶,白浪费了柴火,还吃不上热的;二是会修鞋,因为路上鞋难免出现问题,耽搁行程;三是会理发,因为沿途要拜访江湖人士,不理发显得不够礼貌。
至于“一不”,就是不洗脸,镖师风餐露宿,最忌图安逸,此外认为路上洗脸不吉利,会丢财,所以到家才能洗脸。实在难受了,就用土碱擦一把。
清末市场繁荣,政府管理能力下降,镖业得以勃兴,老北京最着名的有八大镖局,着名武师大刀王五开设的源顺镖局位列其中,而规模最大的镖局是会友镖局,鼎盛时期拥有伙计1000多人,连李鸿章都从该局雇保镖,以看家护院。传说庚子之乱时,慈禧西逃,经昌平时,镖师李杰家送了两顶骡轿,并派伙计将其护送到太原,因此还被封了个六品官。
清末镖局介于合法与半合法之间,民国二年(1913年),京师警察厅发布16条《管理镖局营业规则》。第一条规定,镖局营业者须禀报警察厅核准发给执照,方准开设。第二条,如须用枪支,应于开始营业时取三家铺户水印保结,请领镖枪特许证。第三条,镖局须将镖师姓名、籍贯、年龄、职业、住址报厅备案。第四条至第九条是关于使用枪支器械问题,规定:镖局所带枪支须有执照和烙印,二者缺一均以私带论。镖局发展从此走上正轨。然而,随着票号的迅猛发展,普通商人们不再用带贵金属上路了,加之铁路运输的崛起,老北京镖行逐步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