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权挖出的鱼泉每日用瓢可舀上百斤鱼,有时还可达三百斤,但捞完后,又有鱼自然涌进洞来。(视频截图)
偶看到央视科学教育频道(CCTV-10)《讲述》栏目播了一则新闻纵深故事,讲的是重庆巫溪县宁厂古镇衡家涧社区的一户农家挖出“鱼泉”的事,事情很神奇,经过是这样的——
2008年,巫溪县宁厂古镇78岁的李常权老汉,由于家里太穷,有时还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于是决定跟随儿子李贤惠外出打工。第二天就要出发了,头天晚上,李常权老汉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个人对他说:你这年龄出去打什么工,就在你屋里挖下去吧,要挖深一点……言下之意他屋下面有什么宝贝东西似的。
据后来李常权老汉的儿媳妇对记者说,李老汉是这样一个人,院墙边放个石头,只要李老汉觉得没放对地方,他心里就会一直耿耿于怀睡不着,到第二天他也会把那石头搬到他认为的另一地方,他心里才放心得下。
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执拗的人,做了这样一个梦,于是就认为他屋子下面可能会有金银财宝,是“神人”指点他,不要他出去,要他留下来并挖“财宝”。儿子李贤惠肯定认为他父亲是个神经病,拗不过他,只好自己一人外出打工了。
李老汉的家坐落在大宁河畔,央视拍摄的视频我看过,几间旧屋紧依一处山崖下,周围全是岩石,连一点土巴都没有,不像有些古镇上的老宅院,青砖铺就,下面是泥土,挖一挖说不定还能挖出点什么来。但是,李老汉执拗地相信他的梦是“神人”指点,一定要在屋里挖一挖。
他都78岁了,不可能自己挖,自然要请几个人来帮他挖,没钱请人怎么办?于是李老汉向他的女儿女婿们借钱。当女儿他们听说事情原委后,都觉得这父亲疯了,那么大年龄了,就因为做了个莫名其妙的梦,就当真了,还要借几万元请人在屋当中挖深坑,简直太、太、太……那个了……
不过父亲年龄大了,最后他们还是把钱借给了他。李老汉有钱,于是请了几个汉子,带上工具就在屋当中挖了起来。挖就挖呗,一般挖一人深了不起了,如果没挖到什么东西,一般就收手了。可是李老汉并不这样想,他一直就要挖,不相信那个梦是假的……不知挖了多少天,直到挖了13米深后,下面的大坑除了岩石还是岩石,却什么东西也没有。几个工人不知这老汉要挖什么,加上这坑挖得太深,工人害怕这房屋有可能要倒塌,于是不愿继续再干,纷纷走了。
李老汉的儿子李贤惠虽在外打工,但也牵挂78岁的父亲,也想知道父亲的坑挖得怎么样了,于是回来了。一看父亲把屋里整成这样,脑壳都大了。但没法,都整成这样,父亲也言之凿凿的,就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于是硬着头皮帮父亲再挖下去……
挖到16米深时,突然,下面一大股泉水喷涌出来,李贤惠还觉得除了泉水外,小腿边还有什么柔软的东西在撞来撞去,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种青色的鱼儿。随着泉水喷涌得越来越多,鱼也越来越多……
巫溪县宁厂古镇78岁的李常权老汉家中挖出了鱼泉。(视频截图)
后来的事就不多说了,李常权老汉和儿子李贤惠开始发财了。这种野生鱼比较稀罕,一般每条2两重,通体肥美,肉嫩骨细,形似油桶,被当地人称作“油桶子”。最初李老汉卖批发价12元一斤,零售价18元一斤,后来远近闻名后,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门前经常小车停一长排,于是价格涨了,我看央视记者采访到一个买鱼的人,他说价格是两种,小一点的每斤80元,大一点的每斤200元。
据了解,李老汉屋里这个大洞,每日用瓢可舀上百斤鱼,有时还可达三百斤,但捞完后,又有鱼自然涌进洞来。为此,李家干脆修了一个可蓄养3000斤鱼的鱼池,从鱼泉涌出的鱼可以直接流进这个池子里。
另外,由于来看热闹的人太多,李家开始卖“门票”,5元一张,每天都有四五百人来,光门票就可收两千多元。
李家忽然富了,儿子李贤惠越野车也买起了,周围的人自然就眼红,于是也开始在自家屋里挖,还弄来了挖土机,于是到处都在挖……但是,没有一家挖出泉眼来。
于是又有人告,说这是国家资源,李老汉不能一人独占。对于这点,专家也很犯难,因为国家的矿产资源是指金银铜等一切不动产,而这鱼,却是活的,跑来跑去不能算“不动产”,于是相关部门也拿这没办法,再说李老汉那个梦太奇怪了,既然有“神人”参与,也就没多少人敢去太较真了。
央视最后的解释是:据调查,附近河道曾经修筑,在炸河时,把暗河炸开,所以暗河的鱼就涌到河道来,李老汉屋下16米深处恰好与河道或暗河相通,于是才有了“鱼泉”的事。
但是,央视淡化了李老汉做梦的事,因为所谓“无神论”者是不敢面对这个的。
看了视频后,我与敏开始议论这事,敏就告诉我曾经发生在她老家里的一件奇怪的事——
敏的母亲有个姐姐,其丈夫由于是倒插门(入赘),他们就称他为“舅舅”。这“舅舅”在年轻时,那时大约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快要饿死了。一天晚上,他忽然做了个梦,梦见有个人对他说,他厨房大水缸下面有东西,要他挖……梦醒后的第二天,“舅舅”果真就把大缸里的水舀干,然后挪开水缸,在下面开挖,果然挖出个坛子,里面装满了银元。那时银元不是很贵,但他东挡西卖的,总算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没饿死。
这托梦的事,还算神奇吧?
--转自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