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网络图片)
想当年曹孟德横刀立马,执槊临江,曹家军南征北战,青史流芳,使人激情澎湃,仅差热泪盈眶。细数曹魏将领,观其传记,得见虎豹骑,神秘且精良。
关于曹操精锐的虎豹骑部队,《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提及,在《三国志》中,也仅有《诸夏侯曹传》有过零星记载(同书的《武帝纪》载关中大战,有“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言,但虎骑是否为虎豹骑,存疑,故置之不论)。不过我们依然能从《三国志》的只言片语中窥得虎豹骑这支神秘之师的战斗力。
虽然史料记载不多,却已明白地告诉了我们虎豹骑作为一支部队是何等的精锐。“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一语道出玄机。其中的“百人将”是一武职,顾名思义,将百人者也,近似于现在的连长。然而“百人将”被选入虎豹骑后,却只能充当士兵了。在普通部队还能管百十号人,吆五喝六的,来到虎豹骑后便只有看着别人吆五喝六的份了。显而易见,极尽苛刻的选拔使得虎豹骑的成员皆是百里挑一的猛汉,其战斗力之强便是不言而喻的了。
虎豹骑不仅战斗力强,且地位特殊。由《三国志·曹休传》:“使领虎豹骑宿卫”可以确定其为曹操相府亲兵的一部分。而且,“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据《三国志》中记载的仅有曹纯、曹休、曹真三人。曹纯是曹操的族弟,曹休、曹真是曹操的族子,其中曹休更被曹操陈作“吾家千里驹”。曹操派自己最信任的曹氏将领来担任虎豹骑的统帅,可见其在曹操心目中的重要性,是曹操的精锐、嫡系、王牌之师。
然而,虎豹骑虽强,却未曾遭遇太多恶战,这从其统帅曹纯的三百户食邑可以略知一二。曹纯是曹氏集团的元老级人物,在曹操事业刚刚起步之时便常从征伐,在败袁谭、征乌桓时立有战功,然而他却仅食三百户,只能说明立功不多了,其麾下的虎豹骑便更加沉默了。当然,这并不是曹操的排挤、打压,而是呵护、疼爱虎豹骑。例如,征讨袁谭的南皮之战极其艰苦,“太祖欲缓之”,此时虎豹骑也并未露脸,等到南皮城破,袁谭遁逃,战局明朗,虎豹骑方才出动,毕其功于一役,追斩袁谭。再如,征讨乌桓时亦艰苦,“塞外道绝不通”,且冰天雪地,望梅止渴,“左右皆惧”,令张辽击之。等大败乌桓后,蹋顿在败亡路中,亦由虎豹骑出动斩获。以上二例,旨在说明虎豹骑未逢恶战,并非巧合,而是曹操用意所在,并且总将追斩敌酋之功分与虎豹骑,这只能理解为曹操的偏爱了。
至于关中大战,有“纵虎骑夹击”言,但我认为虎豹骑参与其中的可能性极小。原因至少有二:一、虎豹骑属于宿卫军,旨在保护曹操安全,不会用来奔袭千里与马超、韩遂等部拼消耗,二、用于夹击的虎骑有五千骑,而我认为虎豹骑的数量并没有五千之多。故用关中大战说明虎豹骑曾有恶战似乎难以立足。
关于虎豹骑的数量,史无明载,但有其统帅的品级用于推算,可知一二。曹纯曾“以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以围南皮”,议郎为600石文职,与之相等的武职在牙门将、骑督、部曲督一级,即使对曹纯破格委以重任,将品级提高一等,虎豹骑统帅的武职也不过别部司马一级。前文曾提及百人将可为虎豹骑士兵,而作为别部司马的统帅却只高出百人将两个品级,故知虎豹骑并无太多将领,规模亦小,充其量数百骑。
不过,随着曹操实力的不断增强,其护卫亲军的规模亦不断扩大,虎豹骑也应得到扩充。等到曹休以骑都尉之职统领虎豹骑时,应已扩充到一千有余,当曹真以偏将军之职统领虎豹骑时,数量应有三千左右。故前文认为虎豹骑不足五千骑的依据在此。
至于虎豹骑的创建与消逝,依然神秘中,只能推测。虎豹骑应是曹操转战多年收集的四方精锐老兵,不可能是单单从某一部分抽调出来的。其骨干可能就是建安五年白马之战(斩文丑之战)那只以不满六百之数击破数倍于己的袁绍的骑兵劲旅。按时间推算,吕布的旧部也可能会有一些,但主要是从此前曹仁长期统帅的骑兵中选拔最合理。关于以上虎豹骑的创建只是我个人观点,并非铁证如山,在此说明。
虎豹骑为曹操的宿卫骑兵,到关中大战为止尚随曹操出生入死,但此后性质主要是对内卫戍,而非对外征战,所用皆亲随子弟,战功也不多见了。虎豹骑作为正式军制,存在的时间很短,从虎豹骑后两任统帅——曹休、曹真在建安二十一年魏王建制后拜为中领军,可以推测出虎豹骑可能也于建安二十一年改名编入虎卫营、上骑等正式的中军编制当中。
至此,虎豹骑没于风尘,归于沉寂,落于湖底,消逝于历史长河中,只在只言片语中略显神秘。
注:1、以上引文皆出自《三国志》。
2、《三国志》无《职官志》,仅能从网上搜索出曹魏军武职升迁表,以供参考:
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部曲督等——别部司马(军司马)——都尉(骑都尉)——校尉(但五校几乎成亲贵武职,偏文)——中郎将(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类同五校)——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裨将军、偏将军应该就是杂号将军之末,但与其他二字将军地位有别)——四征、四镇、前后左右将军——卫将军——骠骑、车骑将军——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