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7日,Ed Blum代表的非牟利组织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代表多名亚裔学生,控告哈佛对亚裔学生入学设下较高门槛。2015年2月18号,哈佛应诉,该诉讼正式进入调查阶段。
控方的主要依据是:亚裔高中生进入一流名校时,SAT分数要比白人学生高140分、比西语裔高出270分,比非洲裔更高出450分。在同样的分数下,录取率比白人低67%,比其他族裔更低。这阻碍了亚裔在美国获得资源。
移民的目的
很多华人家长移民海外的目的,是摆脱中国大陆追求高分给孩子带来的巨大压力。美国是案例法,如果“出头鸟”——哈佛被打中,其它所有学校都必须“引以为戒”。否则,就是自找麻烦,美国就将和中国看齐,变成一个在教育上,只看分数的国家,这是大多数华人家长不愿意看到的。
教育的终极目标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进入一所好大学。但是进入好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巨大的教育投资过后,孩子在职场上的表现,以及他是否幸福快乐,才是家长真正应该关注的长远目标。这由学术水平、人品心胸、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等方方面面的因素综合而成,并不是上了名校就赢定了的游戏。
上了名校,毕业后得有好的职业出路才行。目前,华裔在职场上还没有与之匹配的优势。反倒是在大学入学申请上,是华裔相对得利的一环。2012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报告显示:亚裔占美国总人口的5.8%。而亚裔学生在哈佛这类精英学校的人数在17%到19%之间,不可谓不高。
在职场上,华裔高管并不多,同为亚裔的印度裔就胜出一筹。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说:印度裔在所有亚洲群体中的收入和教育水平居于首位。印度裔、日本裔和菲律宾裔在总人口中有较低的贫困率。相比之下,韩裔、越南裔和华裔有较高的贫困率。
因此,华裔应互相提携,提高领导能力,如果不能成为自己族裔的领袖,又如何去领导多元文化的各个族裔呢?技术类工作,并不是不可替代资源,在择业上华裔也应考虑多元化。
平权法案
报告还说:“一个世纪以前,大多数的亚裔美国人是技术低下、工资低廉的劳动力,他们挤在少数族裔的聚居区,也备受来自官方的歧视。”
60年代,美国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将原来属于主体民族(白人)的很多资源,分配到少数民族,包括原来只能蜷缩在唐人街的华裔。
今天,华裔中众多的工程师、精算师、医生、律师等高尚职业,都得益于平权法案的“平等入学”和“平等雇佣”法令。所有带有“平等”(equal)字眼的规定,都使华裔受益匪浅,违者可以根据平权法案被送上法庭。
“平权法案”使整个职场从原来的以“白人男性”为主,向性别、种族多元化发展。这些都是平权法案给相给弱势的群体,创造的条件,赢得的成果。
“美国有没有种族主义?”这个问题的答案和“美国有没有玻璃天花板?”的答案是一样的。但正是因为“平权法案”的存在,它才不会过于明显。哈佛诉讼案因为一点小利,为部分人的子女争得一些机会,欲推翻华裔在美国主流社会安身立命的护身符——平权法案,实在是得不偿失。
哈佛的终极目标
哈佛是私立大学,她要培养世界级的各个领域的领袖,成绩只是录取的标准之一。还包括领导能力、个人品质、社区服务、家庭背景、特长等多种因素。哈佛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标高分数纪录,而是看学生走出校门后的创造能力和贡献能力。
按SAT分数录取,亚裔是占优势,这将导致藤校亚裔人数大增。藤校录取时是不分专业的,在第二年才自己选专业。而亚裔多数集中在理工科,毕竟理工科出来有饭吃,教育的投资经济合算,而艺术类、文史类的教育投资大,部分人可能赚大钱,多数人吃不饱。选择理工科本来也无可厚非。但如此一来,藤校就可能变成理工学院,藤校就真的“疼”了。
有人说,为什么NBA不按族裔分配名额呢?NBA喜欢黑人是因为黑人能赢球,华尔街喜欢犹太人就是因为犹太人会赚钱。哈佛平均每年经费为23亿美元,2009年,哈佛的学费收入不足10亿美元,还发放了4亿多美元的奖学金,其余差额来自捐款和投资。越是顶级私校,捐款所占比例越大。所以,哈佛要靠毕业生的捐款,来维持营运、保持优秀。华裔学生走出校门后的创造能力、社会影响力、贡献能力上去了,必然会赢得更多的青睐。
诚信受质疑
5月26日,美国厚仁教育发布《2015版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白皮书说,2014年,约有8,000名留美中国学生被开除。其中,80.55%的留学生是因为学术表现差或学术不诚实。
5月28日,15名中国学生爆替考丑闻,被起诉。
很多大学发现造假问题,收进学生的实际水准与大学的期望有落差。有些家长为了让申请大学的材料更精采,以孩子名义创办社团,家长实际操作。有些知名高中的华人子弟,为了拿到高GPA,联手作弊。有些人觉得老外都笨笨的,其实北美是以诚信为基础的契约社会,违规者迟早要付出代价,也许还殃及同族裔的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