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县杨氏,又称为镜川杨氏,他们是明代科举的仕宦中,名声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
明代袁了凡则于《了凡四训》中,记载了杨氏祖先的故事。
鄞县人(今浙江省鄞县)杨自惩,刚开始担任县衙内的官员之际,心存仁厚,公正守法。当时的县官性格严肃,有次用棍棒鞭打囚犯,打得囚犯血流至地面了,仍止不住怒气。杨自惩见状,即跪地并以和缓的态度协调、排解。
县官说道:“怎奈这个人逾法背理,教人如何不愤怒?”杨自惩叩首回道:“上位者失去了是非正道,民心涣散已久,倘若能够获知实情,应当心怀怜悯,不因查出案件事实而愉悦。既然连高兴都不可以了,更何况因此而愤怒呢?”县官听了杨自惩的分析后,立即消除了怒气。
杨自惩的家境甚为贫穷,他人给予的餽赠,他一概不肯收受。他若遇到囚犯缺乏粮食,则时常多方面给予帮助。有一日,来了数位新囚犯,等待有东西可以吃。杨自惩家中仍欠缺米粮,若是他将米粮给予囚犯吃,家人便无米粮可食,倘若他只顾自己,则又觉得囚犯甚为可怜。他便与妻子共同商量这件事情。
妻子问道:“囚犯从何而来?”
杨自惩说道:“从杭州而来。他们沿途挨饿,满脸饥饿可掬。”
因此,杨自惩夫妻便拿取家里的一些米,煮粥给囚犯吃。
后来,他们又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为守陈,次子名为守址,担任南北吏部侍郎。长孙则为刑部侍郎,次孙为四川廉宪(廉访使的俗称),全都是有名望的贤臣。
今天的杨楚亭、杨德政,亦为杨自惩的后代子孙。(事据《了凡四训》)
从故事中,我们能够探得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那就是,帮助他人,累积福报。然而,特别的是,杨自惩帮助的对象,还是牢狱中的囚犯。他见着囚犯遭到县官的教训,居然出声协调,使得囚犯免除了鞭打。更罕见的是,他居然愿意提供自家也缺乏的米粮来帮助新来的囚犯,避免囚犯遭受饥饿。也许,就是因为杨自惩的宅心仁厚,所以累积了许多善德予后代子孙,让后裔能够共享福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