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副主任医师介绍说,在平时的接诊过程,大部分是烫伤的患者。
烧伤其实是一个大的概念,不仅包括爆炸性火的烧伤,还包括烫伤、电击伤、放射线的伤害等。
2013年烧伤整形科收治了近100例的烧烫伤病人,烧伤病人只占20%左右,下肢、手部受伤的患者居多。
爆炸性烧伤比较少见,大家不必过度恐慌,平时最常见的是小面积的烧烫伤。
据介绍,日常生活中的,比较常见的烧伤是由于电路起火等原因引起,但是伤势不是很严重,多是Ⅰ度—Ⅱ度的烧伤,烧伤面积也在10%左右。
接诊过最严重的一次,是由于液化气罐爆炸引起的烧伤患者,这也是很多年才会遇到一次的。
误区:“民间流传”治烧伤越治伤得越厉害。
请千万不要这样做。
误区一:烧伤后涂牙膏治疗
很多人在烫伤后,会用涂牙膏,认为牙膏中起到清凉散热的作用。
但是王磊副主任医师指出,牙膏本身没有抗感染作用,且常带有一定数量的细菌。
牙膏中的摩擦剂对创面是一种刺激物,发泡剂和调味剂对创面也无治疗作用,易引起肉芽增生和创面感染。
误区二:创面涂紫药水、红药水、酱油
是常见的“土方子”,殊不知这也会加重伤势。
王磊介绍说,紫药水、红药水、酱油抗感染能力不强,且深色药物遮盖了创面,无法准确判断出创面范围和面积,影响医生了解烧伤深浅程度,进而可能会影响到治疗。
误区三:在创面洒一些小苏打、食物碱等
有人主张酸烧伤用碱中和,碱烧伤用酸中和,理论是对的,但实践不可取。
在王磊接诊过程中发现一些人会在伤口上洒一些小苏打、食用碱等,这是缺乏一定化学常识的,因为酸碱中和会释放大量的热,产生热烧伤,加重伤情。
误区四:烧伤后应喝大量白开水
有些人认为,烧伤后患者口干舌燥,体液大量流失,在爆炸性的烧伤中一些患者已经被烧成黑炭状,已经大量补充水分,要喝大量的白开水。
但是实际不是这样的,烧伤后大量喝水会稀释血液里电解质,导致水中毒,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补充适量含电解质的水,比如淡盐水。
误区五:烧伤后不吃“发物”
烧伤也是一种外伤,民间有种说法“发物”能诱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比如鱼虾、狗羊肉、韭菜、香菜等。
其实,西医上没有“发物”一说,对于烧伤患者后期更加应该补充营养。
治疗前期,由于患者体液流失严重,需要营养液等补充。
烧伤急救的六项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烧伤,我们应该如何自我急救呢?
王磊副主任医师给大家支几招。
火灾烧伤,应立即脱去着火的衣物。
切忌带火奔跑、呼喊,以免导致吸入有害气体,也避免呼吸道烧伤。
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吸入导致窒息或中毒,将身体低下来,贴著墙根找出口。
对于最常见的轻度烧伤,尤其是生活因素引起的肢体烧伤,大多是有红红的一片,有灼热感,如同烫伤的感觉。
这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或将患肢浸泡在冷水中30分钟左右,以冷却伤处,减轻热力的损伤程度。
有人认为,烧伤后用冷水冲会起水泡。
其实,起不起水泡与是否接触冷水无关,只与烧伤原因和深度有关。
烧伤后立即用冷水冲洗一段时间,可使创面血管收缩,组织液渗出较少,可减少水泡形成。
烧伤处如果已有水泡形成,小的不要弄破,待其自然吸收消散;
大的应到医院处理,以免影响创面修复,增加感染机会。
对于有衣服覆蓋的部位的烧伤,不要急忙脱衣服,因为衣服(特别是化纤类)在烧着后很容易粘连着皮肤,一旦用力,连带皮肤撕下来。
应立即往衣服上浇冷水,待局部温度下降后,再轻轻脱去或用剪刀纵向剪开。
心理:烧伤后身心恢复要并驾齐驱在临床发现,一些患者一旦烧伤后,对于面容就很期待的情况下,如果达不到期待要求,就会导致心理落差大,就会心烦气躁。
遇到类似的情况,该如何干预呢?
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徐治博士表示,不同的阶段,患者会有不同的表现,家人和医护人员一定要给患者精神支持。
据介绍,在烧伤的早期阶段,患者难以接受现实,心理恐惧和紧张,很想了解愈后的结果,对自己的容貌影响有大,担心留下瘢痕。
对于家人来说,要耐心安慰患者,解除患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专家说,接而进入了烧伤治疗阶段。
由于创面感染,病程延长,患者反复接受换药、切痂、手术等治疗,疼痛难忍、抱怨悔恨、消极、悲观。
这个阶段就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时期,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劝导安慰,多与患者交谈、沟通,帮助她们树立今后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战胜自我。
最后是烧伤康复阶段。
由于创面愈合后会出现色素沉着、瘢痕挛缩、畸形等,患者的心情是复杂和痛苦的,他们会认为自己不好看,一无是处,这时候心理专家就要开导,转换另一种态度,比如不好看以后可以整形,或者用一些精神胜利法,比如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毕竟人没事还活着,精神还在”等等,帮助建立起康复锻炼的信心。
徐治博士指出,一旦确诊是抑郁症的患者,应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避免病情严重后,导致发生伤害自己性命的意外。
烧烫伤千万别乱信偏方呀!
要依照医师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