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5年08月26日讯】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统计,剔除已解押股权后,今年以来共有873.43亿股股权被质押,涉及上市公司1031家,涉及质押市值达1.53万亿元。
但在经历连续几个交易日的暴跌后,越来越多个股跌破股权质押警戒线。截至周二收盘,一共有有221.99亿股跌破理论警戒线,参考市值达到4928.46亿元,涉及上市公司395家;同时,还有142.34亿股已跌破理论平仓线,参考市值达3224.3亿元,涉及上市公司262家。
何为股权质押
上市公司大股东因为资金的需要,在不减持公司股票的情况下将所持股权质押给受让方获得相应的融资。其质权方一般为为银行、信托等金融中介机构。出于风险控制考虑,金融中介一般会给出质押基准股价、质押折扣率(可通俗理解为放贷比例)、警戒线、平仓线。
银行等金融中介在做股权质押贷款时,根据企业经营、市盈率等情况,按照质押基准股价的折扣率设定一个“警戒线”,上市公司股东会被要求追加担保,若股东手中可追加的股份或资金不足,而公司股价继续下挫至基准股价的“平仓线”,则由质权人进行平仓处理。
国金证券的调查显示,现在股票质押的质押率主板50%到60%,一般为50%。小盘股或优质创业板股票30%到40%,一般为30%。中等规模股票需要看情况,在30%-50%之间。
质押人和融资人在同一条船上
面对股价大跌,融资方(企业)只有四个选择:补充质押股权、补充抵押现金和提前回购股权,第四个选项则是停牌。如果这上述条件都无法满足,被质押股权将面临被券商和银行强行“平仓”,但对于一些流动性不足、质押股数占总股本比例动辄超过50%的个股,一位券商人士表示不知道该怎么操作,行业内并无先例,“但总要找到人接盘”。
一位在大型券商负责股权质押业务的资深律师对证券时报表示,随着股价快速下跌,他们部门近几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催促客户追加抵押品,各个客户都“补仓得特别厉害”,所幸的是客户一直很配合,目前还没遇到客户不追加抵押品的情况,但和上次暴跌不同的是,大家开始讨论,如果股价继续这样快速下跌,可能会出现行业首例“爆仓”案例。
无疑谁都不愿意看到“爆仓”,上市公司股东特别是大股东不想放弃股权,券商和银行们也不想当这个不光彩“行业第一”,质押人和融资人已然坐在同一条船上。
一位券商人士表示,目前不会逼客户太紧,也不会轻易变动警戒线和平仓线比例,“万一对方资金链断裂,对我们也不是什么好事”,但股价要是继续下跌,券商也只能不断催促客户交钱。
停牌成“最佳”选择
想办法让公司停牌此时似乎变成了最佳的选择。尽管这个办法看起来有些鸵鸟政策,但一位券商人士对证券时报表示,“理论上,这个时候股票停牌对双方都好,抵押品的账面价值一直停留在停牌前,我们不用再催收抵押品,而股东也可不必再追加抵押品。”
以华信国际为例,被质押的股数占总股本比例位居两市第一,大股东已经质押了自己拥有的九成股权。不过,自6月15日以来,华信国际一直处于停牌状态。业内人士称这类质押率过高的风险在于,一旦股价下行,客户或会面无券可追加的危险。
牛市之初埋下伏笔
尽管八月以来,在近期震荡市背景下,不少银行和券商一再调降质押率,不断收紧已经在不断收紧股权质押业务。但股权质押触及临界线的隐患早在牛市之初就埋下了伏笔。
第一财经的报道认为,一方面,银行等金融中介出于业务需求,在牛市疯涨期为股权质押放水。一些银行自去年牛市行情初现就加大了对上市公司股东的股权质押式回购业务力度。有券商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银行股权质押业务是在和券商的融资融券抢跑道,只不过券商融资融券给小客户,而银行针对大客户。
另一边,牛市热钱涌现,上市公司股东融资需求强烈。自今年上半年以来,股价的快速上涨推动了股权总体价值的提升。出于个人资金使用或者上市公司融资之需,选择股权质押对企业的大股东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既获得了融资,又保留了自身股东地位的稳定。
“负反馈”的恶性循环
国金证券在8月6日的报告中表示,股权质押的影响不容小觑。因在一个持续下跌的市场中,股权质押标的股票的跌幅达到一定程度会引发连锁反应,如果股东不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的话,标的股票的卖出压力会很大,而这又可能导致标的股票的进一步下跌,可能形成一个“负反馈”的恶性循环。
如果股价持续暴跌,将触发股权质押的大面积清盘,作为出资方的银行或者信托风险也会“变现”,压倒资本市场。股票质押的连续爆仓会导致上市公司的迅速瓦解,如果发生市场恐慌、投资者信心全无,跌停的股票无法卖出,银行或信托资金无法回流,导致坏账。此时,作为风险承担方的银行和实体经济就会承受比较大的冲击成本以致无法脱身,股市也会因股权质押的风险暴露而遭遇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