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们在德国慕尼黑一个临时搭建的难民营外进食(2015年9月7日)
【看中国2015年09月10日讯】欧洲的难民问题,正将以“欧洲大同”为目标的欧盟“一家亲”搅得争吵不休。德国彰显接收难民的国际人道主义姿态,引起其他欧盟国家的反对与批评。对欧盟各国的政治领导人来说,面临的其实是:彰显国际道义与顾全本国国家(公民)利益之间,如何平衡?欧盟内部已经意识到:难民问题的挑战将比希腊债务危机更严重。
难民份额分配引起欧盟分裂
久拖未决的叙利亚难民问题终于在2015年9月上旬获暂时解决。欧洲三个大国决定施行“持久的、强制性的”难民份额分配计划,由几个大国分摊难民配额。德国政府最积极,一次性开放边境让两万余难民入境,德国政府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9月7日晚在德国电视二台上表示,德国有能力在未来数年继续大规模接收难民。未来数年,德国肯定可以每年容纳50万甚至更多难民。
9月7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言称,已做好准备在未来2年内接收2.4万名难民;英国首相卡梅伦承诺,未来5年,英国将从联合国难民营接收2万名叙利亚难民。但他同时表示,比提供援助更重要的是寻找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这是三个欧洲大国在道义与能力之间挣扎了好久之后做出的决定,但都不容易。默克尔已预知此举将改变德国社会;法国奥朗德表态接收,称这决定是顶住国内舆论压力做出。调查显示,超过一半法国民众反对为应对欧盟难民危机而接收更多难民或简化收容程序。至于英国,因为东欧人合法进入英国,让失业严重的英国公民不满,加上希腊债务危机,正在考虑明年就“是否退出欧盟”进行公投。
德国人自己也很困惑。一些地方政府对难民接收计划表示反对,例如巴伐利亚州长劳伦斯·泽霍费尔(Lorenz Lorenz Seehofer)认为,德国政府全数接收难民的政策并不正确,不仅地方政府不堪重负,长远看也不利于难民得到有效安置。德国民众本身因为是否接收难民的态度分裂成两大类意见,因为媒体要保持政治正确,反对者聚集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意见。德国之声评论员Christoph Hasselbach发表评论《德国人疯了吗?》,认为“现在的问题是局面已经失去了控制,德国完全放弃了对不断增长的难民潮的引导和限制,甚至是有意地让所有难民进入德国境内。这种做法同欧洲其它国家相比显然不同。无论是伦敦、哥本哈根、华沙、里加,布拉格还是布达佩斯,这些国家的政府都表示:‘如果德国人疯到这种程度,那别裹胁我们一起疯’”,文章也提到,“如果这些难民一旦获得欧盟国家国籍,他们就有权利自由地迁徙到英国。难民问题现在更有可能促成英国退出欧盟。”
难民的制造根源未断,难民将源源产生
联合国还算清醒,明白这次欧盟几个大国之间达成的“强制性的难民份额分配计划”,只能解决一时之急。联合国特使德米斯图拉(Staffan de Mistura)数日前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指出:来自叙利亚的难民数量还会再度急剧增加。如果内战扩大到至今未受战火影响的地中海城市拉塔基亚(Latakia),难民人数可能会再增加100万,而其中多数人会试图乘坐小船渡过地中海前往欧洲。此外,恐怖主义武装"伊斯兰国"的继续推进也会导致更大难民潮。
这位联合国外交官所言非虚。今年6月18日,联合国难民署(UNHCR)发布的《全球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在世界范围内因战争、武装冲突和迫害而流离失所者的人数已达近6000万人,并且还在持续增加。10年前是3750万。2013年为有史以来增长人数最多的一年,达5120万。在全世界范围内,每122个人当中就有1人是难民、境内流离失所者,或正在寻求庇护。如果这些人能组成一个国家的话,那将会是世界上排在第24位的人口大国。
该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五年里,世界至少爆发或重新爆发了15次武装冲突:八次在非洲(科特迪瓦、中非共和国、利比亚、马里、尼日利亚东北部、刚果民主共和国、南苏丹和今年的布隆迪);三次在中东(叙利亚、伊拉克和也门);一次在欧洲(乌克兰);还有三次在亚洲(吉尔吉斯斯坦以及缅甸和巴基斯坦的很多地方)。
各国消化难民的能力与民意
据前引联合国报告,2014年产生了将近6000万流离失所者,其中仅有12.68万难民返回他们的祖国,大多数则成为难民,接收成了大问题。
美国与欧洲各国,一直是世界上承担收容各种难民的主力。70年代末的越南难民潮,最后就是以美国为主,欧洲各国为辅接收的。无论是前苏联还是现在的中国,以及非洲、中东地区因战乱灾害产生的各种难民,基本都被这些国家接纳。但接纳国的接纳总有个限度,再加上接纳难民的各国,本身因文化不同,外来移民(难民)的融入程度也不一样,带来的后续困扰也完全不同。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对处理Refugee(因战争、灾害而产生的流离失所者);asylum seeker(因制度而产生的政治迫害寻求避难者),immigrant(移民)有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比较有经验。美国移民文化号称熔炉(melting pot),第一代也许将自己看作移民,第二代就全是美国人,只是分成非裔、拉丁裔、亚裔,按自己的选择信奉不同的宗教,但认同美国的价值观。
加拿大主张多元文化,每个国家的移民可以遵奉本国文化。因此,世界各国移民只要形成群体,就按自己的习俗,各得其所地过自己的节日。以前,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最近这些年在某些区域形成了某个族群占优势并影响当地经济生活的情况,多元文化所带来的问题才被注意到,但仅仅只是个开头。
欧盟各国不同,移民多年还无法真正融入接收国。以法国为例,今年1月《查理周刊事件》将法国穆斯林人口这道隐藏得很深的创口揭开,其中穆斯林主体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但还是无法认同“法兰西价值”。这些穆斯林移民与法国的矛盾,在经济上升时期不太明显,但进入经济困难时期,所有问题就突显出来。因此,有人将法国穆斯林问题说成是“在政治与经济双重压迫下的法国某群体的边缘化生存状况及其抗争”。
德国的移民问题没法国那么突出。在德国居住的外国人超过7百万,其中土耳其人190万,南斯拉夫人93万,大约三分之二居住在西德中部的北威州、巴登-符腾堡州和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州。这些外国人中约四分之一出生在德国,但这些从小在德国完成社会化的移民第二代仍然被视为外国人。西德人、特别是大城市居民,对外国人相对比较友善,当然也有人明显不喜欢外国人;东德人对外国人的宽容度较低。2010年10月13日,《纽约时报》曾以“德国反外国人态度在上升”(Anti-Foreigner Attitudes Surge in Germany)为题写了一篇报导,介绍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艾伯特基金会公布的一份民调报告,尽管2千多被调查者的教育程度、性别、就业状况、年龄、社会阶层不同,但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在德国居住的外国人应该被遣返回国;55%的被调查者不喜欢阿拉伯人。据位于汉堡的德国领先的网络统计公司Statista.com数据,今年7月底的民调:23%认为应该多接纳,38%认为应该少接收,剩下的34%是希望维持原来接收难民的数量。位于德国勃兰登堡州小镇瑙恩今年已爆发多宗针对难民的抗议示威以至暴力攻击事件,8月中下旬曾发生过两起纵火焚烧难民营事件。
捷克与匈牙利等都明确反对接收移民,均是出于对本国承接能力与今后移民处境的考虑。德国国内这种情绪正在上升。联合国也明白“不能让德国解决整个欧洲的问题”,希望欧洲国家共同解决这一问题。但真正的难题是:面对全球不断增加的难民,接收国的能力有限,这些国家公民的施善愿望随着难民增加而减少,何时是个尽头?
也许是联合国拿出决心制止伊斯兰国势力扩张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