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观赏夏荷时,只将目光灌注在清丽高雅的荷花,赞叹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藉以比喻君子的德行,却忽略了将荷花衬托地更为抢眼的郁郁荷叶。
世间花叶本相衬,试想,若无绿叶,满眼亭亭荷花,荷花还能感动人吗?你曾捕捉荷花的美姿吗?倘若你为捕捉荷花的美姿而驻足,构思与实际拍摄的画面一定少不了荷叶。这样子的画面多姿多采,如同开展的鲜绿手绢那般迷人哪!
红花若无绿叶衬 亭亭玉姿也失色
世间花叶本相衬,试想,若无绿叶陪衬,满眼尽是荷花的亭亭之姿,那么我们对于荷花的感怀也许又会有些许不同了吧!倘若你曾为捕捉荷花的美姿而驻足,对于画面的构思与实际拍摄多半是少不了荷叶的。这不仅仅是为了让画面多姿多采,亦是无意之中受到彷若开展的鲜绿手绢所吸引。一片鲜活的亮绿,本身就已经将其中的生命力一再拓展蔓延。只身于前,谁还能若视无物呢?!当然,还有人特地捕捉绿叶或擎或折的姿态,从中体会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或者是轻拍叶面,让因为荷叶的疏水性而能够在上头不断滚动,不致飞溅湿散的水珠再度可爱地奔舞。
即使没有亲自到荷池边观赏,光是阅读《本草纲目》所载的“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白色、浅粉、淡紫等花妍与翠绿叶色的互搭互融、互托互负之景仿佛展现于眼前。净雅高洁的荷花与葱郁的荷叶,缀织出来的一幅又一幅亮丽的佳画。那是世间万物中,能够孕育心灵底蕴最原始的素朴力量。当你于城市喧嚣、繁杂俗事中抽身,置身于荷池前时,势必能从中感受到悠然娴静的力道,并再汲取、缔造新的心绪结构,再获成长。
天生万物必有用,陪衬绿叶亦然。(图片来源:Pixabay)
因此,莫说观荷的价值仅在赏花,任何万物被创造出来,即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端看我们如何去解释、阐述它。除了色彩缤纷之景或易被忽略之物有其意义存在以外,寒冷景色亦然。
四季好风景 最美是秋色
北宋文学家苏轼于《赠刘景文》中说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翻译成白话是指:荷花全枯萎,原先像遮雨伞的荷叶亦不复见。菊花也凋零得只剩残瓣,但是仍有傲视霜雪的挺拔菊枝,在寒风中挺立。别以为一年的美好光景即将过去,你必须谨记,最好的景色正是在橙子黄了、橘子绿,秋末冬初的时际。
这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劝勉诗,是苏轼于元祐五年(1090年)在杭州担任知州时,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作品。
宋代无门慧开禅师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天象美景各有风韵。然而,在大文豪苏轼的心目中,一年好景是秋冬。
此诗虽写景,首句的着墨却较特殊。苏轼并无在一开始就直白地描述季节转入严冬,反倒先以夏荷作为开头,凭借“荷尽”、“菊残”诉说了秋末冬初的冷冽。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构织出荷田里已无开盛的花颜与擎天托雨的荷叶盖的凋零景,以及菊瓣虽然零落,枯枝依旧傲然挺立的萧瑟图。不过,本性豪放洒脱的苏轼,并非欲以残景来生发悲悽意。
悲秋寒冬在一般人眼中,已有凄凉哀伤之感。然而,解读意涵随心转。“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在大文豪苏轼眼中,秋冬是一年当中最好的景致。因此苏轼叮嘱友人必须谨记,最好的时候正是在橙子发黄,橘子转绿的秋末冬初之际。
苏轼虽写“菊残犹有傲霜枝”,主意却不在诉说秋冬的严酷凋落。(图片来源:Pexels)
冷冽秋冬 蕴酿着希望
阅读到最后一句,是否会觉得气氛突然急转直下,展现在面前的,不是萧索枯涩的冬景或凄凄惨惨的心绪,反而是能够温润内心、充溢希望的丰硕成果迎面而来。在这写景的诗句中,不难看出苏轼不畏严酷、旷达高昂的性情,以及在劝勉友人刘景文别因为青春流逝而意志消沉,反倒要珍惜这满怀志向与抱负的成熟年岁,努力不懈地尽情挥洒自我光彩。
在苏轼的高才妙笔之下,秋冬再无黯淡阴冷,缺乏希望,转眼之间,变成瓜果累累、生机勃勃之态。相信充满蓬勃的生命力的词句,能够鼓舞刘景文的内心,令他黯然的精神为之一振。
从此可知,无论天生何景何物,必有它存在之理,也有提供我们解读之径。寻常的低迷之景,经过古人的写景抒发,却另译出不同的深意。那么,也许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以往所有已存既定印象的人事物时,另辟解析路径,将会探究出另一番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