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图。(网络图片)
在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之前,就已经有了最初的舞蹈形式。古时,甲骨文的“巫、武、舞”是同一个字,巫是“格于天人”的人,也就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言人,必然要求品德高尚,同时也是内功和技艺高超的舞蹈家,舞前常会有特异的气功表现,令人惊异崇敬。古时的舞蹈有文舞和武舞之分,古代的万舞即包括文舞也包括武舞,万是一种舞的专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后是文舞,舞者手拿鸟羽和乐器。因此武功如果文用就是舞蹈,舞蹈如果武用就是武功。
原始舞蹈多在祭祀和重大的活动中盛装举行,通过舞者虔心舞蹈敬天娱神,来歌颂神的伟大和智慧,从而祈求得到神的庇佑。
舞蹈的过程是有形的歌,流动的画,无怪乎许多舞蹈理论家认为舞蹈是多种艺术形成的母体艺术,《世界舞蹈史》中对原始舞这样描写,在舞蹈中,人们跨过现实世界与另一世界的鸿沟,走向精灵和上帝的世界。一位着名的云南大理白族舞蹈艺术家也曾经说“小时候奶奶告诉我,跳舞是为了和神对话;许多年之后我明白了她的话。每当我在心灵的天地里伸开双臂起舞时,神会握住我的手,我能感到灵魂从身体里飘荡开来,这种美妙的感觉使我的灵魂得到了最清静的安抚。”
古代的着名舞者往往是修炼有素的人。《中国舞蹈史》有这样的记载:“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酷爱舞蹈,又善行气术”,也就是擅长轻功。而晋朝女巫章丹、陈珠可称得上是出色的中国古典舞表演者,传说她们姿容秀丽,善于轻步回舞,灵谈鬼笑,更能隐形匿影。
唐代舞蹈家杨玉环曾出家当过女道士,她跳舞和弹奏琵琶的技艺之高超是有记载可考的。埃及流传的东方舞,实际上也是一种气功;经过特殊的训练,舞蹈家的腹肌具有一种不寻常的力,有的舞蹈家腹部极度收缩,可以倒进一碗清水而不外流。
舞蹈和气功在某些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人体动作、姿态、意念和呼吸在身心之间达到和谐,从而激发人体的潜能。太极图中,阴阳黑白两分,如二鱼首尾相逐,划分黑白的界线恰好是一条回旋宛转的S线,阴阳二鱼依附着S线对立呼应,冲和转化,很明显,敦煌壁画中飞天和华夏古代伎乐舞蹈之“曲线”的韵律模式正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而太极图表现的哲理也正是《周易》的精义所在。
中国古典舞和传统舞蹈中戏曲身段都符合这种精神,体现出丹田是运动的意念中心,引领躯干之根,髋部在纵、横、深三个维度上循8形线顺序回旋运动,根一动,梢紧随,手、眼、身、法、步全身谐调,都始终有若干个8形运动在中间联络,8形也是两个相反的S组合而成。即“欲前先后”,“欲左先右”的对立呼应,含蓄稳定,规整统一,神形兼备,神气相随,能作能唱。因此大凡从事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艺术而功底深厚的艺术家舞台寿命较长,无疑是顺应了生命规律,在从艺的同时起到了修养健身的作用。
舞蹈图。(网络图片)
中国传统舞蹈体系的建立得益于博大、精深的儒、释、道神传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直接针对人体、生命和宇宙,以道德的提升带动人体功能的开发,进而带动个体的技艺提高,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以书法为例,人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人品不高,用墨无法”,练习武术的人也知道如果练武之人如果不重视武德的修炼,功夫高深反而会走火入魔。这个道理也可以推广到社会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人品不高,奏乐无法”,“人品不高,舞蹈无法”……,对于舞蹈,舞者身体的柔软度和动作是否到位,仅仅是衡量舞者是否掌握了跳舞的基本要求,但是仅仅这些是不够的,跳舞本身会带出舞者的气韵、内涵,人生的阅历和对生命的体悟等等,如果一个舞者虽然动作能够到位,但人品不高,那么舞蹈也会带出了舞者的欲望、对名利的执着,这样的舞蹈就不但不会给观舞者带来美好的感受和启迪,反而会污染观众。舞蹈尚且如此,音乐也是一样,现代科学也发现了现代派的音乐(例如:重金属音乐)的魔性很大,会伤及健康和生命,所以艺术技艺的发展一定要以道德的提高为前提。
好的舞蹈,纯真、纯善的舞蹈会带给观众美好的心灵感受和视觉冲击,会启悟人性中的良知和善念,会善化人心。同样好的舞蹈者也必然是修炼有素之人。云南大理,白族人跳舞时,老人们常常会在舞蹈者的手上画一只眼睛,就是提醒舞者要不断的用心、用另外一种眼睛去看身边的事物。中华艺术家强调“内养”,而内养的最高境界就是“悟道”,也就是用心灵去感知宇宙规律,顺应宇宙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第一秀“神韵 ”的演出正是顺应了宇宙“真善忍”特性的演出,而神韵的艺术家也正是以不断的道德提升追求技艺的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