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曾经用“智识上之伴侣,不可得之于家庭,犹可得之于友朋”这句话来安慰人,也用于自我安慰。(图片来源:Pexels)
青年时期,胡适就用“智识上之伴侣,不可得之于家庭,犹可得之于友朋”这句话来安慰人,也用于自我安慰。关于胡适夫人江冬秀,台湾学者夏志清曾经十分不客气地说她“不立志求学上进”,只是个旧式乡下女子,辜负胡适在留学期间对她的期望。
性格老成亦激越
在胡适的婚姻之外,也有过一些美丽的小插曲。但是,所有与女朋友相关的内容在胡适本人的日记里都十分隐晦。而他的自述和晚年谈话录则压根儿不谈情感。近代史大家、胡适先生的忘年交唐德刚因此说:“适之先生是位发乎情、止乎礼的胆小君子。搞政治,他不敢造反;谈恋爱,他也搞不出什么大胆作风。”此处的“大胆作风”应该是指离婚或桃色丑闻。《舍我其谁:胡适》的作者江勇振分析胡适每次都从罗曼史中全身而退的原因:那是因为他、他的社会地位以及他的家庭,都被那些爱他的人好好地呵护着。
胡适在1921年8月26日的日记上记载着:饭局上,胡适让康奈尔大学念书时的旧相识郑莱看了一次掌纹,他觉得对方说中了许多关于自己的“秘密”。比如,他也容易受到情感和想象力影响。平时偏向庄重的生活,但也能放肆自我。胡适说:“我没有嗜好而已,若有嗜好,必沈溺很深。我自知可以好色,可以打赌。我对于那种比较庄重的生活,如读书做诗,也容易成嗜好,大概也是因为我有这个容易沈溺的弱点。这个弱点,有时我自己觉得也是一点长处。我最恨的是平凡,是中庸。”
算命看相这种事都有自我代入的成分,所谓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从掌纹看性格,大概是说中了胡适心中另一个理想的自我,自小老成持重的“先生”的内心一直住着一个肆意、激越的人。
没毕业成传统
1904年,胡适在上海入读澄衷学堂。为了不断“跳班”(类似于跳级)太过用功,睡眠不足,有一个学期,两只耳朵几乎全聋了。但是他却因为管“闲事”而负气退学。他在《四十自述》中写道:有一次为了班上同学被开除的事,我向白先生(澄衷学堂的教务长)抗议无效,又写了一封长信去抗议。白先生悬牌责备我,记我大过一次。我虽知道白先生很爱护我,但我当时心里颇感觉不平,不愿继续在澄衷。
1906年,胡适入读中国公学,参加中国公学的风潮,跟校方闹得不可开交。最后,胡适在上海念的两个中学都没有毕业。这个“不毕业的传统”后来保留到了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时,学位还没拿到,就被陈独秀从美国拉到了北大,直到十年后才正式毕业。
1910年,胡适前往美国留学。同为庚款二期的赵元任在赴美轮船上看到的胡适健谈、爱辩论,自信心极强。当时的胡适还拖着一根辫子,“说话时喜欢把辫子用力一甩;生气的时候就说要把辫子拿掉。他的身体很瘦,看起来并不十分健康,可是精神十足,让人觉得他雄心万丈”。那条辫子到美国后就剪了,但没有随手丢掉,而是寄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