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货币投放量将会大幅提高,新一轮银行呆坏账核销大潮开始。(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02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日前,中国央行、发改委、银监会等8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这对于整个中国经济而言,是一次重大调整并透露出两大信号。整体货币投放量将会大幅提高,新一轮银行呆坏账核销大潮开始,这正是需要警惕的地方。
央行先行“放水”再联手各部委发文
日前,中国央行、发改委、银监会等8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此文对于工业领域乃至整个中国经济而言,都是一次重大的政策调整。
另外,中国央行发布了2016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今年第一个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54万亿元,同比多增1.07万亿元,创下历史记录。
2.54万亿这一惊人的贷款记录,比中国启动4万亿投资计划的2009年1月份,还要超出了9000亿。这是2015年10月开始取消存贷比政策后,银行的放贷冲动在各种主客观条下的一次大“放水”。
中国央行在今年1月初召开的2016年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工作主要任务,包括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等。但从1月的金融数据来看,“稳健”不但变成了“宽松”,而且是“超乎想象的宽松”。
央行等八部委联合发文有四层深意,一、整体货币投放量将会大幅提高;二、新一轮银行呆坏账核销大潮开始;三、工业信贷与产能过剩领域信贷更加两极分化;四、以不良资产、应收账款两者为试点,资产证券化开始扩围。这些均需要注意,尤其前两项更值得警惕。
中国银行业大量坏账引发风险
上一轮中国呆坏账核销大潮还是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堪称史上最大一波国企改革开始,中共政府以极大的代价,启动了一轮主动的国企破产、重整、债务核销的改革计划,产生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和银行坏账。
在1999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将大量不良资产统一剥离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俗称坏账银行)处理。十年后这些“消化不良”的坏账银行借市场化的名义把更多账单塞进国家手中,如此辗转腾挪的后果是坏账不减反增,全体纳税人为此买单。
但要完成这次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对落后产能的彻底淘汰,对僵尸企业的清理必须完成。所以,此次央行、银监会等8部委联合发文明确,各银行要准备出手各种呆坏账的核销和处置。但同时又要注意处置过程的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央行基调也是近年罕见:用足用好现有核销政策,加快核销进度,做到“应核尽核”。
中国经济形势严峻 各类刺激措施将接连出台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西部省份一家城商行中层人士介绍,目前贷款主要投向还是基建,投向中小企业的贷款有限,因为基础设施平台贷款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一位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的负责人说,现在银行不敢放贷给民营企业了,在国有企业的投放比较大。
在2015年年初,中共政府曾配套发布总计420项,包括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七个重大工程包(七大工程包)计划。有媒体测算工程包总值达到10万亿元,保守的估计也有7万亿元。
今年刺激措施力度或超过去年,定向刺激,不遗余力,加上“偷偷摸摸”,这是四万亿留下的后遗症,是中共政策刺激模式的真实写照。
有财经分析人士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使得投资过剩,从而加剧产能进一步过剩,会使得接下来经济更加麻烦。最终一定是中国整体产能更加过剩,经济会更加糟糕。
中国的商业银行已经面临坏账急剧上升,如果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投放信贷,那就是饮鸩止渴。而中国的基础货币在减少,靠商业银行信贷支持M2高速增长,这会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质量急剧下滑,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