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来之,则安之”,现代常被用来劝慰别人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其实,“既来之,则安之”的原意是国君招来远人,并加以安抚。语出《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拜见孔子说:“季氏准备对颛臾进行军事行动。”
季氏:季孙氏,鲁国最有权势的家族,这里就是指这个家族中的季康子。
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小国,鲁国的一个附庸国。据说:它是远古太昊氏的后代。太昊氏,有人认为就是画八卦的伏羲氏。颛臾这个小国,其地在今山东费县西北八十里,现在还有一个村,叫颛臾村。当时在鲁国境内有不少小国 ,鲁国先后把它们消灭了。而颛臾因为谨慎小心而幸存下来。鲁哀公时,季康子准备去讨伐颛臾,也就是要消灭它。
冉有、季路都是孔子的学生。季路就是子路。冉有姓冉名求,字有。他们都是季氏的家臣,因为是孔子的学生,这样重大的事情就向孔子汇报了。
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先王周天子让它作为东蒙山的祭祀人,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的颛臾,城郭的坚固已经接近季氏的封地费城,如果现在不夺取 ,将来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孔子说:“冉求,君子厌恶想要干那件事一定要为他找个理由的人。我听说,有国土的诸侯和有封地的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了,国家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正因为如此,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的德政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要使他安定下来。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萧墙,指国君宫门内的照壁。据说人臣走到这里要肃然起敬,所以称为萧墙。萧墙之内指国君居住的宫廷,隐指鲁国的国君。
季康子是鲁国的正卿,把持着鲁国的国政。季康子担心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因为颛臾离季康子的封地最近,对他会构成威胁,所以提出要伐颛臾。仗打胜了,季康子的封邑可以扩大;没有打胜,鲁国的军队受到消耗,鲁哀公向他动用武力也就困难些。这就是祸起萧蔷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