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6年08月22日讯】中国货币环境进入“微妙”状态——要么接受货币增速再下台阶,要么降准!就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而言,保持以M2为指标的“流动性”平稳,其重要意义是无庸多言的。问题在于如何保持“适度流动性”,具体而言就是如何保证M2增速在11%-13%的区间稳定运行。由于降准行为的信号意义较强,中国央行对流动性供给方式发生了变化——2015年以存准率调整为主,2016年转变为以基础货币投放为主。但是,在信贷信用货币制度下,当基础货币的增长难以持续时,保持流动性平稳,必然需要降准的配合。
基础货币变是货币增长维稳基础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称,基础货币变动是货币增长维稳基础。7月份中国货币增速(M2)大超市场预期,快速回落,但却在央行预期之内。央行在8月5日发布的2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受基数效应影响,7月货币增速将进一步下降,但之后有望逐步回归。从流动性增长源泉的角度,M2增速下滑,实际上是基础货币增长跟不上,货币乘数扩张到尽头的必然结果。2016年7月,中国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增长仍维持原地踏步状态,仅为0.33%;依靠创新高的货币乘数,才使得流通货币的增长相对稳定。
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的货币形成机制,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是指基础货币的变动情况!比如,西方作为反危机手段祭出的QE政策,就是超常规的基础货币投放;实际执行中,由于欧美金融体系受金融危机冲击,经营萎缩导致了货币乘数的收缩,因而其基础货币的超常规投放并没有带来全社会流动性的同步宽松,实际作用看仅是维持了正常而已!当然通过维持流动性正常,达到了避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的目的!简言之,金融危机导致西方货币乘数超常规下降(美国下降一半有余,并且不断下降,导致了QE的不断加码),货币乘数的超常规下降导致了超常规的基础货币投放。本质上西方国家的QE只不过是为维持流动性平稳的“对冲”扩大化手段而已。在正常时期,对流动性的调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就可完成,一般冲击通过RRR(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就可实现,QE可算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
中国基础货币持续下降
在中国整体资产泡沫、全社会杠杆水平仍居高位的情况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要求货币政策必须稳健。
在经济低迷情况下,市场对货币宽松加码预期较多;但货币当局一直强调了政策基调的中性稳健,实际行为也着重货币结构的调整,加之货币过分充裕的客观情况,导致市场对货币宽松程度的前景一直存在较大分歧。
“对冲性”的降准随时来
当前货币增速的维持,主要靠货币乘数的提升。不过,胡月晓称坚持认为中国货币乘数的提升已是强弩之末。2015年9月份起,中国的基础货币增长持续处于收缩之中,是中国基础货币投放自有纪录以来,首次进入收缩状态。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的10个月份,基础货币同比增长有8个月处于负值状态,2个月在接近于0的水平(增速低于1),可谓“原地踏步”。当前广义货币(M2)能得以维持平稳,全靠货币乘数的提高。
胡月晓称中国过去货币增长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是外汇占款的持续被动高增长。外汇占款的持续快速增加,源于同期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长期的高“双顺差”格局和人民币升值预期。2014年后,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进入拐点,规模变动由正转负。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转变,使得中国国际收支进入了长期的逆差或弱平衡状态。
“对冲性”的降准随时来
中国货币乘数的长期运行区间为3.8-4.5,当前5.0以上的水平,之前仅在2006年出现过,当时对应的RRR为8.0。在中国RRR仍居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在经济周期的底部阶段,货币乘数的不断提高,显然不是经济行为主体经营活跃度提高的结果,只能是其它因素,通常是RRR率下调的结果。在没有调整RRR的情况下,中国当前货币乘数的提高,或是随金融创新而来的金融多元化发展结果,特别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发展和货币市场的扩大,使得全社会的信用扩张能力比以往有了显著提高。
资本外流+公开市场等其它主动投放力度的不足,导致了目前中国基础货币增长的原地踏步,甚至微下降状态,仍将延续。显然,在中国当前基础货币投放持续收缩的情况下,维持货币增长的平稳,必然要下调RRR。
胡月晓认为基础货币负增长,并非货币政策改变能实现。这点,央行自己也承认了——中国央行的最新货币政策报告(2016年2季度)指出:目前宏观环境下,货币当局扩大负债不具可操作性。为保持广义货币增速相对平稳,中国或将很快下调RRR,以维持货币乘数高位。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责任编辑:何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