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常说“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这也是一句谚语。所谓“三分醉七分饱”,饮食有度,是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暴饮暴食、恣意满足口腹之欲,都是伤身之剑。
有趣的是,在实验室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节食可以使动物延长它们生命的一半或更多。《自然》周刊曾报导,从动物实验看,把正常进食量减少50%到70%才能达到延长寿命的效果。安德鲁・迪林教授表示,其实控制进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减量太大将导致饥饿,反而会缩短生命”,但吃的太多,“将导致过度肥胖,也会缩短寿命”。当然,在动物身上的发现不能简单类推到人身上,他说:“研究方向越接近人类,事情就越复杂。”
饮食之义大哉,然而也可推及人生之大义。林则徐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人无私欲,则能守正不阿。意指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借喻人只有做到没有世俗的欲望,才能达到坚强刚正的境界。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边教儿子读书一边耕作,仅仅可以维持衣食温饱。他每天下午,还焚香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什么?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声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相反,如果欲壑难填,则可能给自己带来灾祸。
春秋时代的羊舌鲋,姬姓,羊舌氏,字叔鱼。叔鱼是晋国贵族,晋武公的后代,虽然才能出众,却又贪得无厌。有一次,司法官到楚国去了,大夫韩宣子命叔鱼代理司马。邢侯与雍子为了领地的疆界打官司,雍子知道错在自己,为了要赢,竟把自己的亲生女儿献给叔鱼,作为贿赂。叔鱼收了雍子所赠送的女儿,便判雍子无罪。邢侯知道后非常愤怒,在法庭上拔剑把雍子与叔鱼都杀了。因为三人都是贵族,韩宣子不知如何论罪,命叔鱼的异母兄弟羊舌誉(叔向)论断三人之罪。叔向说:“叔鱼贪污,把司法卖了,雍子用女儿贿赂法官,邢侯不是法官却干法官的事,三人都该判死刑。”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曰,“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治理天下合乎“道”,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即某种刺激的反复,使人生理上的满足或心理上的反应减少,从而满足程度减少。我们在消费同一种物品,例如连续吃巧克力时都会有这种感觉。
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