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讲究“拾金不昧”,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失去是眼前的利益、诱惑,得到的却是人格的操守和高尚的品德。得与失互相对应,得失之间,君子一定要权衡清楚啊!
舍禄全孝
范纯仁(1027年6月-1101年),字尧夫,谥忠宣,北宋名臣范仲淹次子。史料记载,在范纯仁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母亲李氏梦见一小孩从月亮中坠下来,她以裙子接着,接而生下了范纯仁。范纯仁天资聪颖,八岁就能讲解所学的书。
范纯仁中皇佑元年(1049年)中进士,调任武进县知县,但他以远离双亲而不赴任。后又改派为长葛县知县,范纯仁仍然不前往。范仲淹对他说“:你以前以远离双亲为理由不去赴任,现在长葛县离家不远,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范纯仁说:“我怎能以禄食为重,而轻易离开父母!长葛县虽离家近,但亦不能完全实现我的孝心。”
范纯仁与范仲淹门下很多贤士交往,他自己也不分白天黑夜,努力学习;有时因学习到深夜,油灯的烟雾把帐顶都熏成了像墨水一样的颜色。
范纯仁不肯出仕,坚守孝道。失去的是俸禄,得到的却是忠孝。“非善孝为先”,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范纯仁直到父亲殁后才出仕知襄邑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宋哲宗立,拜官给事中,元佑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从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宽厚待人,爱民如子,故人称“布衣宰相。”
舍金买义
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家境贫困,寄食在孟尝君门下。一开始孟尝君身边的人因为主人不太在意冯谖,就拿粗茶淡饭给他吃。冯谖就背靠柱子,弹剑而歌: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出门没有车坐。长剑呀,咱们回去吧,无以养家。孟尝君资其家用,不使他母亲穷困,而冯谖从此就不再唱牢骚歌了。
后来,孟尝君出了一通告示,问门下食客:“请问哪一位通晓账务会计,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呢?”冯谖署上名字说:“我能。”于是孟尝君替他备好车马行装,让他载着债券契约出发。辞别时,冯谖问:“收完债后,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回答:“先生看着办,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吧。”
冯谖赶着马车到薛地,派官吏把该还债的百姓都叫来核对债券,全部核对之后,冯谖站了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名义将债款赏给这些百姓,并烧掉了那些券契文书,百姓欢呼万岁。
冯谖又马不停蹄地返回齐国都城临淄,一大早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很奇怪他回来得这么快,穿好衣服接见他说:“收完债了吗?何以回来得这般快捷?”冯谖答道:“都收完了。”“先生替我买了些什么回来?”冯谖说:“殿下曾言‘买些家中缺乏的东西’,臣暗想,殿下宫中珠宝堆积,犬马满厩,美女成行。殿下家中所缺少的,惟有仁义了,因此臣自作主张为殿下买了仁义回来。”孟尝君说:“你怎么买仁义的?”冯谖答道:“殿下封地只有小小薛地,不但不好好体恤薛地子民,反而像商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臣为君计,私自假传殿下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他们,并焚毁债券,百姓莫不吹呼万岁,这就是臣替殿下买的仁义呀!”
孟尝君当时很不高兴。一年以后,齐王以“寡人不敢用先王的旧臣为臣”为由辞去孟尝君,孟尝君回到封地薛,还差百里未到,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方才看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舍弃了钱财利益,得到的却是老百姓的人心。冯谖对孟尝君接着进言说:“狡兔三窟,才可得以免死。如今殿下只有一洞穴,尚未能得以高枕无忧,臣愿替殿下再凿两穴。”孟尝君便给他五十辆车,五百斤金去游说魏国。于是魏王空出相位,派出使节,以千斤黄金、百乘马车去聘孟尝君。魏国使者接连跑了三趟,可孟尝君坚辞不就。齐国听到这个消息很恐惧,齐国自称无德,请先生孟尝君顾念先王宗庙,暂且回国执掌政务。冯谖劝诫孟尝君:“希望殿下索取先王的祭器,立宗庙于薛。”宗庙落成,冯谖回报说:“三窟已就,殿下可安心享乐了。”孟尝君为相几十年,没有纤介之微的祸患,倚靠的正是冯谖的谋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