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9日】(本台记者董筱然综合报导)国学大师季羡林字画盗卖风波持续近10年。近日,季羡林之子季承第二次将北大告上法庭,要求北大返还季羡林价值1亿元人民币的文物藏品,并认为法院一审判决有误。
大陆媒体8日报导,国学大师季羡林2001年与北京大学签订捐赠协议,将自己的所藏文物捐赠给北京大学。但其个人藏品2008年却流向拍卖市场,媒体曝光怀疑其收藏被盗卖。2016年季羡林之子季承向法院上诉要求北京大学返还季羡林649件价值上亿元的文物、字画等,被法院驳回。法院认为季羡林与北京大学签订的捐赠协议已然成立并合法有效,是有扶贫、救灾等公益性质的行为,即便季羡林本人都不能撤销。但季承对一审判决存在异议,二审于今年3月6日在北京市高法开庭。
82岁的季承在法庭上表示,当初父亲季羡林与北大之间仅为“字画藏品暂存关系”,一审法院却将字画认为“有扶贫、救灾等公益性质”而不可原物返还所有权人的赠品,属于误判。
同时,季承表示,父亲季羡林在捐赠这些东西时并没有考虑其他遗产继承人的权利,一审判决也遗漏了他作为遗产继承人即所有权人的身份,而仅将他视为“书嘱受托人”。
季承代理人的上诉意见里,认为原审判决存在三处事实认定错误:首先是误判未成立的赠画要约为生效本约;第二是遗漏季承遗产继承人的身份;第三即是将双方认可的“暂存”藏品认定为不可返还的赠品。
庭审进行到中午时分,法官宣布休庭。由于涉及北大一方需提供的关键证据 ,案件被申请延期审理。
北大也未对季承的上诉作出答辩回应。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生于山东省临清市,2009年7月11日于北京301医院去世。他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研习莎士比亚、歌德、塞万提斯等西洋文学名家,是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北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教授。季羡林通晓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
责任编辑:劉白
(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