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6月29日讯】什么是凯恩斯主义(Keynesian economics)?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与以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定律(demand creates its own supply)和萨伊定律(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的冲突,以及凯恩斯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冲突,是经济学永恒的话题。在学术讨论上两者各有千秋,这里按下不表。但在实践层面,凯恩斯主义的原理、手段和目的是很清晰的:
凯恩斯1936年出版了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其主要假设是货币投放会有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可以小钱撬动大钱,带动需求增加和市场繁荣,最终带来国民收入增长。而保持贸易顺差相当于增加国内产品的需求,也可以带来国民收入增长。所以政府应该对内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外通过高关税、降低本币汇率和扩大出口(或者说倾销)保持贸易顺差。
通俗地讲,就是政府拿出钱投入一点钱修一条公路,然后就会带来一批人就业,这些人就业之后就有固定的收入养活自己的家庭,然后带动一批产业繁荣。比如这批修公路的有钱了就会买高质量食品或外出就餐,推动食品工业和餐饮业发展,有钱了就会给孩子请钢琴家教申请兴趣班,这推动了教育产业发展,有钱了就会去买车看电影,这又推动了汽车工业和文创产业的发展。而做食品的,办家教班的、造汽车的和拍电影的一看到有利可图,就会扩大投资,生产更多食品,办更多班,造更多汽车,拍更多电影带动更多就业,于是政府投资一下点燃了经济良性循环的引擎,发动机就会一直运转下去了。与此同时,把自己的货币币值降低,不让别人的货进来,再把国内卖不出去的货推销出去,这样国内外贸工厂又可以挣到钱了。经济繁荣那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凯恩斯是告诉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政府有形的手进行宏观调控,但这个宏观调控的目的是:1)点燃经济引擎;2)保护国内企业; 3)也是最重要的:增加国民收入。
中国有没有凯恩斯主义者呢?或许有,不过声音最大的,恐怕是一群中国特色的凯恩斯主义者。
想当初2008年的第一场雪,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美国地产泡沫破裂,雷曼倒闭,经济下滑,美国人不敢消费。这也影响到了中国,使得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外贸工厂没有了订单,出现了大量的倒闭潮失业潮。于是,国企们立马找出一堆中国的凯恩斯学者来出主意。
然后,这些所谓“学者”立马高喊着要搞大基建。于是四万亿出台,中华田园凯恩斯主义者们狂热鼓吹美国已经衰败,中华就要复兴了。
然而,中国特色的凯恩斯主义者鼓吹的宏观调控大基建,确是用了凯恩斯的手段,但最终实现了凯恩斯的目的了么?让我们来一一回顾:
首先,手段上,中国使用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没问题,但是配之以宽松的货币政策。简而言之,真金白银不拿出来,印钞机火力全开。
其次,目的上,第一个目的:点燃经济引擎,这个目的倒是实现了。然而,点燃的引擎是啥?是地产业和大基建行业。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三四线鬼楼遍地,燕赵平原地条钢盈野,电厂空转,煤矿放假。另一方面,不少钱进入金融领域,各种影子银行高利贷、校园贷,怎么搞钱怎么来。
第二个目的:保护国内企业——难说。2008年以来本币一直升值,导致贸易顺差减少,相关行业利润降低。同时,地产业的高利润和挂钩学区户籍把钱都推向了楼市,实业无钱可赚。所以,国内企业根本没有得到保护。
第三个目的,也是终极目的:增加国民收入,那就更难说了。这让我们想起了前苏联的一个著名的老梗,问:“共产主义还有会货币吗?” 答:“南斯拉夫的修正主义者说会有,中国的教条主义者说没有,我们是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有,但不是所有人都有”。
凯恩斯主义背后的一个主要假设是货币具有乘数效应,但现在这个乘数效应,据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正在大幅消减。如何解释?原因很简单,在外国,上面把钱发下来,过程透明,各种监督,包到工程的企业都是私人企业,相互竞争得厉害,中饱私囊的可能性较小,所谓下渗经济学(trickle-down economics),层层雇佣,最下面的工人们拿到钱了。在中国,则是高效率的个人企业拿不到钱,四万亿都被你懂的企业低息拿走了,然后转身就高利息贷给私企,更不要说这里面的回扣之类的机关了。
所以,中国特色的凯恩斯主义行为投资的货币,是让人挣到钱了的,然而,“有,但不是所有人都有”。
本来凯恩斯想的好:修公路的钱会最后落到修路工人手里变成购买力,促进食品工业、餐饮业、教育产业、汽车工业、文化产业的更多投资。这下好了,修路工人到手的只有三瓜两枣,还是只能在家做饭,没钱下馆子、请家教、买汽车、看电影。关键是这些土豪们拿着钱,并不会用来买日常消费品,而只会去加州纽约伦敦悉尼温哥华买豪宅,去第五大道香榭丽舍买奢侈品,这进一步导致日常消费品购买力不足。
另外,这些国有企业拿着热钱在国内进行更多的投资(应该是“投机”更准确),在地产领域掀起的泡沫导致作为刚需的住房疯涨。大量中产不得不节衣缩食把家庭积蓄全部用来付首付还房贷。很多家庭的消费因此缩减,本来不买房可以天天出去旅游吃大餐,因为要买房,很多人连自己买鸡鸭鱼肉做饭都舍不得了,倒是经常在家吃泡面,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消费的萎靡。
更麻烦的是,地产泡沫对实业产生了挤出效应。大量实业本来就因为消费萎靡找不到市场而产品积压,利润下滑。当企业家发现自己一年带上千工人累死累活利润还不到10%,别人炒房一年赚了100%,你猜他会干嘛?他当然是关掉工厂把钱拿去炒房咯。同时,实业企业的牛人也都会转身投入地产业怀抱,导致实业人才不足,进一步影响效益。而实业从业的中产们日子越来越难过,找不到活干,待岗下岗还要还房贷,现在还有积蓄撑着,日久天长,因此返贫的恐怕不会在少数。作为社会稳定器的中产阶级目测正在萎缩。当年的凯恩斯要是知道中国的后继者们还能这样操作,估计人都气直了。
其实,这个大基建和大泡沫还有一个后果,就是制造了一批尾大不掉的白眼狼。这其中就包括但不限于从望北楼凯旋的明天系肖建华之流。
至于货币政策,看着都纠结:顶不住压力导致本币上涨,现在又害怕出事而不肯一次性跌到位。所谓进退失据,此之谓也。
那么,中国特色的凯恩斯主义造成了什么?
1)普通民众购买力不足,消费不振;2)泡沫盛行,实业萎靡,作为社会稳定器的中产萎缩;3)大鱼肥豚(包括那对“网红父子”)尾大不掉。面对这些恶果,现今的政府也正在应对。至于效果如何,看看再说吧。